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苹果讨好中国的这十年

苹果讨好中国的这十年

作者: Chaozhisoft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8:59 被阅读15次

    苹果在讨好中国,2018年9月发布的新品iPhone中,苹果首次实现双卡双待功能,其中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仅在中国支持双卡双待实体卡槽。

    10月30日晚10点,距离上一次发布仅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苹果再一次发布新品,在新发布的iPhone XR上提供多款配色供国内用户选择以及苹果破天荒的将iOS系统文字进行了完全汉化,以致于达到更加适合中国用户。

    苹果一直在讨好中国,从2007年最早出现在国人眼中,产品先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销售。到2008年,北京、上海的苹果直营店先后开张,如今直营店已铺满整个中国大陆。

    入华十年,现在苹果每一次的新品都在第一时间瞄准中国大陆市场,这里可谓“钱景广阔”。

    一、初入中国的苹果主打创新与合作

    很早之前有过这么一个论调:iPhone 4之前并不火,是iPhone 4做得牛逼才火的。

    其实苹果进入中国之前,发布的前两代iPhone根本就没在国内上市,第3代在国内上市的时间也比美国晚了5个月,导致错过了市场周期,所以前三代在国内的知晓度很低。

    进入中国市场后,苹果强有力地为新品iPhone 4进行宣传推广,令人印象最深地是在各类电视剧中植入其手机广告。与此同时,当时的国内手机环境因素也很大,因为当时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苹果进入后诠释了革命性的发展。

    iPhone的革命性在于:创造性地解答了“什么是触控手机”以及“什么是智能手机”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触屏得到就是智能手机,这个说法并不对,比如说以前的触控手机,在通讯录中要做一个翻页的功能,于是在当时惯性思维下的设计师们就在屏幕上画了一个“下一页”的按钮,用触屏笔点一下才能进行翻页,现在看起来或许会感到很可笑,但当时真的就是这样的。所以当苹果把符合人类直觉的滑动操作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不管你把“下一页”的按钮设计得多么精美,它总是不对的。也就是说,苹果入华后,立即就向大众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崭新的针对触控屏的交互逻辑。

    2009年,苹果公司与中国联通进行了密切合作。联通与苹果就在华销售iPhone达成了3年独家销售协议:苹果公司以每台3000元的价格向联通销售裸机,联通每年负责包销100万-200万台手机,保证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苹果不参与联通的业务分成,但手机内置了App Store可以向消费者卖软件和服务。

    双方的合作,无疑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苹果在华的销量有了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联通也为自己增加了不少的客户。无论如何,初次入华的苹果不会是吃亏的那方。

    二、苹果讨好中国的动机

    虽说与联通的合作使得销量增加了,但国内也不乏与其对应的竞争对手。当时的国内市场早已被诺基亚、摩托罗拉两大阵营瓜分,尤其是诺基亚当时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苹果想要完全撬动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苹果赢就赢在策略上。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用户,并且使iPhone全方位超越对手,苹果不仅让手机的待机时长有所增加,而且缩短了中国与美国的发售时间,尽可能让中国用户早日拥有到iPhone。据说iPhone 4在国内发售的三天里,销量就达到了170万部,北京的苹果直营店甚至还出现黄牛为了抢位置不惜拳脚相向。

    发展势头过于迅猛的苹果,也让国内手机厂商看到了商机。从2012年开始,中国各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以OPPO、VIVO、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强烈冲击了国内市场,他们在苹果的型号低潮期时,接二连三的发布各种新品,仿佛在对苹果进行“围剿突袭”。

    苹果公司始终不甘示弱,正面与国产进行竞争。值得一提的是,从不把优惠举措放入中国的苹果首次推出了“教育优惠”政策——只要是中国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可以享受到每年一次的优惠购买资格。活动一出,受到众多高校师生的热捧,苹果产品瞬间成为年轻人群的“社交硬通货”,在80、90后中成为主流。

    总的来说,初入中国的苹果目的就是想用最快的时间抢占中国市场。苹果不仅对于自己的产品优势很有自信,而且能牢牢抓住中国年轻人群的消费心理,知道什么样的手机定位才适合于他们。

    三、努力打造属于中国人群的“苹果消费”

    逐渐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苹果不满足于现阶段产品硬件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业务扩展。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开启了移动支付之路。

    Apple Pay,是苹果公司发布的一种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在中国正式上线。上线之初在国内引来了无数的质疑声,当然这些质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早已占据了国内移动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较量之下Apple Pay能走得长远吗?

    当然苹果也不是没考虑到这一点,苹果推出Apple Pay目的是想能够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毕竟iPhone发展至今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如果这个群体都使用Apple Pay支付的话,所获得的利润可想而知,更何况苹果还要向银行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早已习惯扫码支付的人们对于这样的支付方式显然不是很能接受,所以苹果不得不再次用“接地气”的方式讨好中国用户。苹果中国官网说明,2017年7月18日至24日,凡在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使用Apple Pay来支付,即可享受低至5折优惠,以及最高达50倍银行信用卡积分奖赏。

    苹果选择补贴的方式吸引只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去使用,虽然效果在短短7天内达到一定的成效,但是这并不是个长久之计。很多用户甚至吐槽:还没有得知消息,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显然苹果让利的诚意还有待提高,说得直白点,还是舍不得做更多的投入,依旧想着自己的利润和闷头发财。但是用户的教育和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一直这样吝啬的话,用户使用的习惯根本培育不起来,往往结果就是一个徒劳的“讨好”。

    四、有些“吃力不讨好”

    苹果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同步发售新品,虽然长期占据着中国市场份额的大头,但是根据苹果发布的财报来看,中国市场却出现了“负增长”。

    2018年8月2日,苹果公司发布了2017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其中季度收入45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4亿美元上涨7.2%。但是仔细翻阅对比2016年的财报会发现,其实2016年也并不高,如果说增长了7%,或许这个“增长”很可能与2016年保持持平,在营收上呈现出“此消彼长,中规中矩”的态势。

    所谓此消彼长指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是“消”:在中国80.04亿美元的营收,较上年同期的88.48亿美元下降10%,负增长为10%。或许和国产手机对其“围剿突袭”有关,因为他们瞄准了苹果低迷时的无创新;亦或是苹果的接连涨价让原先的“苹果粉”难以招架,随之转为现在的国产“安卓粉”。

    另一方面,苹果的高傲姿态也令大家大为不满。2017年发生的“苹果微信掐架”事件占据了一段时间的话题,归结原因很简单:苹果想从微信中分一杯羹,微信不让。这一事件使苹果App store的“抽成”模式浮出水面,同时也暴露出苹果在华急功近利的焦躁心理。

    国内用户纷纷表示,如果苹果敢下架微信,那么大部分人将弃用苹果产品。苹果见情况不妙,罕见的对此进行回应,回应暗指了微信没遵守契约精神,十分耐人寻味。其实,这次“掐架”的根本原因完全是苹果站在自身利益去看待问题,未考虑其他因素。因为在苹果的认知里: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守我的游戏规则。

    可苹果忘了,中国用户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情感因素,若苹果不把“霸道”的行径收一收,或许还会吃更多的亏。

    苹果未来该如何俘获芳心?

    2018年10月8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突然访华,上海是他的第一站。虽然过去几年他曾十几次到访中国,但此次正值苹果入华十年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中美贸易领域博弈的重要阶段。

    库克的到访为苹果未来在华的布局奠定重要的基础。库克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沪投资,扩大合作领域。谈到中国市场时,库克表示“从未像现在这样乐观”,可以看出库克对未来前景十分看好,且对在华的布局有了明确的发展定位。

    苹果官方宣布将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四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并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开发者参与到苹果系统的建设中来,苹果也将投入更多的开发资金到中国。确实是,截止到到目前,苹果已经向中国开发者支付了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开发费用。

    除了研发中心,苹果在华投资的项目持续增加,包括我们熟悉的滴滴出行。据分析,投资滴滴很可能是看中了它的数据,不排除为将来的苹果无人车项目所服务。更让人意外的是,苹果甚至把大部分的总装工厂放在中国,包括富士康、和硕科技、广达电脑等旗下的14家工厂。

    十年来,苹果对中国的热度持续升温。就像一个流量很高的“爱豆”,虽绯闻不断,但仍然值得我们去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苹果讨好中国的这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lb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