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复旦大学发生的惨案,过程我不赘述,因为事发人和我的亲戚还是有很深的交集(曾经都是同班同学),免不了我的长辈前几天在通话中聊到,话语中无尽的遗憾、不公。。。。。。
这件事孰是孰非我不去评价,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个观点我想表达。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有本书《终生成长》对我影响很大。 大体述说的就是人有两种信念或者叫对外界的思维反应:一种叫固定型思维、另种叫成长性思维。
啥意思? 典型的比如:“我要保持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不能有损形象”“我要稳定做到退休,那时候就有不菲的退休工资”这些属于固定型思维, “怕什么 我有手有脚有脑子,干就是了” “这些困难对我就是最大的礼物”这些属于成长型思维。
大体说 : 固定型的人 认为自己是一成不变的,极其在乎现有结果。
成长型的人 相信通过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可以达成自己要的结果,重视过程 不被结果所束缚。
现如今非常流行的 正向思考和负向思考也有些类似,将两者关联做个对比也就有感觉了。
这两种思维和复旦大学又有啥关系呢? 复旦大学惨案的起因和学校中的一个制度 “非升即走”有关。
这个制度源于欧美,在欧美高校推行的“终生教职轨道制”,教师在进入大学任教六年之后如果晋升为副教授就可以获得一份长期聘用合同,学校不能以任何理由解聘。反之就需离职。我猜想这个制度的初衷可能是为了促进创新,让新近师资在这几年中不断突破有更好成果产出,与之配套的还有评审制,老师是否能留下是由这个学校、系或学院所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审决定。。。。。。
曾经有个小故事: 经济学家张五常老师曾问芝加哥经济学院的前辈:在芝大经济学院想获得终生雇佣合同要发表多少篇论文?
前辈说:我们从来不考虑这回事。
张接着问:一篇论文也不需要吗?
是的,一篇也不需要。
张再问:需要教学表现优异吗?
前辈说:也没人关心这个事。
最后张问:需要怎么样我才能留下来呢?
老前辈说:你不可以什么话都不说。
意思就是说,你可以不出论文、也可以不用教的好,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不思考。。。。。。
说到这 我不禁又想说前几天写的那篇,面对困难 我该如何诠释。。。。。。
学习成绩重要吗?重要,同样还有很多元素也不可忽视: 健康、心性、品行、思考力、学习力、三观。。。。。。
我们要成为全能六边形战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