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一次别离,别离了什么

作者: 法棍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21:03 被阅读55次

    本期的影片依旧是来自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又一力作《一次别离》,曾获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故事聚焦于一对普通的伊朗夫妇纳德和西敏并围绕其离婚的纠纷而展开,夫妻二人分别在银行和学校工作,属于伊朗社会中产或以上的阶层。妻子西敏为了给女儿特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计划举家移民国外,但是遭到丈夫纳德的极力反对,因为自己年迈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必须有人照顾,孝顺的他坚决选择留在国内。二人因此对簿公堂,闹到了离婚的地步,而法院驳回了这一请求,这便是电影的开端。之后西敏赌气回到娘家,两人开始分居,丈夫分身乏术,聘请了家庭护工瑞茨来照顾父亲。由于强烈的宗教信仰和《古兰经》的教义要求,纳德父亲的如厕问题让瑞茨感到禁忌重重,几番折腾后,纳德在一次回家发现,父亲被绑在床上,出于愤怒的他在一次争吵中推到了瑞茨,导致瑞茨意外流产,瑞茨的丈夫怒不可遏将纳德告上法庭,双方各执一词,两个家庭也因此陷入了无法理清的纠葛和漩涡之中,矛盾愈演愈烈。

    从社会外部,到家庭关系,再到人物内心,《一次别离》处处充满矛盾和冲突,这也得益于阿斯哈·法哈蒂对伊朗社会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和透析。从日常小事出发制造矛盾,并用平实的手持摄影和紧张的戏剧冲突来演化矛盾,让整个故事充满悬念和起伏。Separation意为分离、剥离,在这部影片中不仅是家庭的分离,还有精英阶层与国家的分离、宗教信仰和现实生活的分离、年轻人与父辈观念的分离及至整个伊朗社会贫富阶层的分离等等。

    为了偿还家庭债务,瑞茨不得不瞒着丈夫去打工,一个有着古老宗教信仰的国家,护工照料病人如厕这本该是分内之事,但在伊朗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却成了打破禁忌的难题。当法院要求出具证词时,年仅十一岁的女儿特梅也更改了自己的证词,为了父亲向法官说谎之后,她在车里偷偷地留下了眼泪,而之前的父亲是一个宁可信守真理也不要一道题正确答案的人。在要求瑞茨对着《古兰经》发誓时,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她最终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信仰而输掉了官司。

    电影始于离婚,也止于离婚,导演用冷静客观的镜头阐述了人心、谎言以及伊朗人精神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剥离。客观来说,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即使放在现实生活也没有多么吸引人,但它之所以打动人,除了娴熟的电影手法和扎实的剧本,还有影片所折射出来的普世价值观,这种价值未尝不是一种朴素的力量,尤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人情世故和伦理道德以及每个人遵循的人文精神都是日常生活给予我们内心的准则。在电影的结尾,纳德和西敏坐在走廊两端,无声地等待着女儿的答复,在一阵嘈杂的喧闹声中,唯一的音乐响起,影片在沉默中结束。至于女儿最后选择了谁已无关紧要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离婚再到离婚,生活就是这样不断的往复与循环,走出眼前的困境,又会有下一个困境接踵而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9 一次别离,别离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j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