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更新了27篇文章,相比于10月,还是有些许进步。看似篇幅不少,但真正令我满意的只有一篇——《生日快乐,小晟睿》。
可以说这是我这一年来写得最满意的一篇文章,并非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人,而是因为这篇文章是我最用心写的一篇,每一个字句都是在仔细斟酌过后写下,这也是我最像作者的一次。有人说,写作者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这种表达方式。但我一直都比较懒,也比较自私,每次写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少把自己当作读者,这大概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之一。缺乏共鸣,其实写作不单纯是作者的创作过程,也是作者和他人的交流过程,因此需要作者通过文字去引起他人共鸣,有些是情感方面的共鸣,比如你看完一段文字后,内心十分感动,或者十分伤感。有些属于认识层面,比如你看完一段文字后,觉得深有同感。
而我很少去考虑这些,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多数时候只是为了表达,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希望他人可以理解我的想法,理解我的情感。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很难百分百理解他人。因而多数时候,我的文章可能只有我自己可以看懂。或者说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对于不明白的事物,正常人都会选择避而远之,我也不例外。
而《生日快乐,小晟睿》这篇文章,我是有明确阅读对象的,那怕不清楚这个比我还懒的小外甥是否愿意花时间看三倍于他平时作文的篇幅。但我依旧想要写得明白些,在表达和措辞上尽量贴近他的认知,在表达建议时,我尽可能克制,不用‘肯定’‘必须’等强制性语言,我不希望把自己的人生观架设到他身上,我希望他可以通过自己一点点去认识这个世界,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不管对错。
这篇文章也让我意识到也许自己应该去慢慢克服一些惰性,多试着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哪怕无法理解所有读者的想法,但至少让自己多些沟通的机会,毕竟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沟通交流,而过去,我好像只是单纯地在输出,很少问自己怎么看?
人生于世,越往前走,越会觉得孤独,因此要学着和自己相处。当某一天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时,也许便会面临比死亡更加可怕的困境,我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降临。
题图摄影:Maddi Bazzocco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