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尤其重视原始性创新,对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研究生来说,如果只习惯了学习,而没有质疑与精神的话,原始性创新是很难的。本篇文章,就主要谈一下原始创新可能出现在哪些层面,供研究生同学参考。
第一,原始创新是突破了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举个例子来说,例如古代大多数人在白天看到太阳失去了亮光,天黑下来这种现象的时候,自然而然生气的理论解释是:天狗把太阳给吞了。基于这个理论所采用的技术就是:敲锣,弄出很大的声响,把天狗吓跑,这就是做事的期望和行为。结果验证:每次都管用,天狗收到惊吓,都会把太阳吐出来。如果人类没有质疑精神,就会永远活在这样的思维里。这种思维方式是:遇到任何天象问题,都会从天上的神仙的角度找原因。这是古人通用的思维模式。那天遇到了干旱,会从龙王那里找原因,遇到地震,会从其他对应的神仙那里找问题。我们现在说,这种思维模式太低级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拟可以嘲笑古人的没文化,可以嘲笑这种思维模式太低级,可试想一下,如果拟在古代,拟敢质疑这种思维方式吗?拟会质疑这种思维模式吗?回到当下,你能发现当前有哪些在几百年后会被人嘲笑太低级的思维模式吗?类似这样的质疑和重建,就是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依我看,当前什么事都要从结果上找原因的思维模式就很成问题,是一个因果颠倒的思维模式。不管什么现象,都要从原子、分子结构上找原因,也是个问题。面对新发现的现象,什么都要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里去找原因,也很成问题。总之,思维模式上永远有当时人所不能觉察到的问题。原始创新,就需要质疑精神、发现能力和系统重建能力。
第二,原始创新需要定义新的概念。概念化是高维思维模式降维到理论思维的必然途径。心灵感应是高维空间的思维模式,可以瞬间明了。但一旦要把这些瞬间明了的事情用语言向其他人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按照这个三维空间加时间轴的这个维度里进行思维。如果这种思维能有效进行下去,就必须概念化,并且只有这个概念能够明确定义的时候,才能在理解和交流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中医药当前的问题是:本来是高维空间里所发现的规律,当你向其他人表述的时候,没有意识到降维和概念化这个过程,导致很多人理解不了,所以就很难发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已经被科学的框架和概念完全禁锢,并不理解哪些概念只是人为了交流而创造出来的,是人为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客观事实。及好像做西餐蔬菜沙拉的时候,我们不理解加沙拉只是为了使味觉感受更好,只是认为蔬菜就要配沙拉,如果配酱油或者配辣椒,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事。科学就真的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吗?如果我们重构一道蔬菜的菜系,分为主菜、调味料、调香料、调色料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对比例和添加顺序和添加时间,这样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科学里边就不行呢?在重构的这套体系里边,需要哪些概念的重新定义呢?
第三,深层关系的发现。在已经固定化的框架里发现新的关系,那不可能是原始性的创新。只有发现了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那才是原始性创新。例如,我们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时候,科学已经发现了基因、蛋白质、细胞亚器、细胞、组织、器官、疾病这些概念,如果别人发现了一个疾病与一个基因之间的关系,你跟着学,去研究另一个疾病和另一个基因的关系,这就不是原始性创新。不管有多大贡献,即使得到诺贝奖,也不算原始性创新。而深层次的关系发现,是首先发现了新的结构,再发现这种结构与结构之间,或者这种结构和其他结构之间的关系,才是原始性创新。例如,你发现了经络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并发现了这种结构之间是怎么链接的,这就是原始性创新。大家都知道机器学习是发现关系的号方法,但如果用别人的算法,用别人采集来的数据,发现了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则么能使原始性创新呢,是机器本身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就是机器学习用法的机要:在你的数据表,有哪些变量是自己构建出来的,并且这些变量更容易体现出规律出来。对已知变量的不同形式的整合,让他体现出规律来,这就是原始性创新,是在新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得到的新的数据表,发现的关系也是新的关系。这就是原始性创新。
第四,计量方法和测量方法的建立。这在上一篇文章里,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在赘述,请参见《测量的秘密》。
总之,原始性创新需要一种具有质疑精神的头脑和人格,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和实相的勇气与魄力。做那些不痛不痒,自己都不知道所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把科研当个吃饭的行当,去跟同行拼论文数量,拼SCI影响力,拼科研经费,临终还在数获得奖励的数目,还是可以维持生计的。但对于一个人的真正生命,也就算浪费了。还想原始性创新,那是几乎不可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