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钟芳蓉,还真是“乘风破浪”的小姐姐——2020年高考,她以676分、湖南文科第4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就读考古专业,日前已报到入学。考古当属“冷门专业”,钟芳蓉选择考古,立马遭受“灵魂考问”,但她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此可谓“逆风破‘土’”。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引起了一场席卷中国的舆论风暴。一大波网友用世俗的理念,试图唤醒“不清醒”的女孩钟芳蓉:“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辛苦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就为了读一个不挣钱的专业?”……如此这般,几乎霸屏。
这样的论点,我们无谓对错,只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不同而已。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巨变革的时代,而现在的年轻人,刚好处在一个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疫情的影响,中美关系的影响,对刚刚进入工作的年轻人是极其不利的,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坚持自己的理想可谓难上加难,如果你还是在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
衰退时期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像赶上了一班慢车,繁荣时期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像坐上了一班快车。绝大部分坐慢车的乘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步慢,步步慢。虽然毕业的时间只有两三年的先后差别,但由此带来的落差会越来越大。坐慢车的年轻人要用五年,甚至十年都未必能够赶上坐快车的一代。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就更加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也或者找到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哈佛大学商学院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的一本书,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提出了三个要素:一是重点,二是调整,三是执行。重点就是要找到什么是对一个企业、个人最重要的,企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个人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事实上,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你的工作选择,一个是基础因素,一个是动力因素。金钱收入只是基础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如果工资高,你并不会因此爱上这份工作,最多只是不讨厌这个工作。不讨厌一个人和爱上一个人,那可是两码事。在基础因素被满足之后,真正让人们爱上工作的是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感、责任感和个人成长等等。
所以,经济学家提出金钱只能减少你的职业挫败感,但你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必须要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一旦找到了这样的工作,你就能体会到巴菲特的心情啦。巴菲特讲,他每天都会兴高采烈地唱着歌,跳着舞去工作。
钟芳蓉从小时候就喜欢历史,她崇敬“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欣赏她那素简如菊又执着如钻的热忱。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有兴趣,能坚持,方能成就人生事业。樊锦诗赠送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还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
从长期来看,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特长,就是你的最好。只是当下的年轻人,必须努力奔跑,让自己的经济实力支撑起自己的兴趣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