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成长本上,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知识盲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因此今天来聊一聊。
首先我们弄清楚知识盲点是什么?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知识盲点都是不一样的,那你自己没有学会的内容,不清楚不了解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的知识点,都是我们知识盲点,都可能在你考试的时候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那如何去扫除知识盲点呢,我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来梳理。
01 课前预习明白学习盲点
课前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平时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般来说那些平时基础比较好,学习比较踏实,每次考试发挥比较稳定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预习。
预习仅仅是圈画书上的知识点吗?不,圈画仅仅是第一步。那什么是预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每次预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将全文来通读一遍,明白本节课内容,细致看书籍上的插图,注释,课后练习等。
在看的过程中,一边看一边要思考哪些部分看不明白,做好笔记,同时记录自己想的问题,灵感通常是转瞬即逝,所以我们在预习的环节,要及时记录。
预习环节,我们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第一是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三绘出初步的一个知识框架。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哪些部分可能有知识盲点。
02课中听课定位学习盲点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更加高效,那课中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做好课程准备。
桌面清空,只留与当堂课程相关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文具,书籍,本子,练习册等。
做好课堂笔记
在上课过程中,一直都在忙碌记笔记的同学,和一个字都没有的写的同学,谁的效果会更好呢?其实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有一些同学记好了笔记,但是他单纯只是记好了笔记,没有去消化。有些同学虽然他没有写笔记,但是他可能记在大脑里。如何权衡笔记和听课之间的关系呢?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听学会听懂老师的话,选择性的记笔记。书本上能够明确找到答案的内容不需要记,老师特别强调的解释性的话需要记,老师强调的内容比如说错别字需要记,自己不懂地方需要记。
自我监测
随时的觉察自己的状态,开小差了?困了?听懂了?通过随时自我觉察,进行自我调整。一节课里面最重要的首先是听的过程中,听的时候要保持专注。之前我有一位学霸学生讲述过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脑海中复述老师讲的话,会让自己更加专注。
总结一下,上课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是专注的听,第二是选择性的记,第三就是自我觉察。通过这三个环节,定位自己知识盲点。
03课后复习扫除盲点
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对抗遗忘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复习。
“痛苦回忆”
首先我们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二次加工,对于内容能够合上书本,自己讲述一遍,因为你在表达的过程中,你大概就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卡点,这就是你的知识盲点。
做好练习
做题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选项,题目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做一个题相当做10个题,那就需要我们把题目和知识点对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归纳整理。比如:一个题目是选择正确的,那就应该有三个是错的。那错在哪里呢?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呢?这个题目可以怎么变换呢?
画知识树
我们可以画出本节课知识框架,根据框架来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回忆的过程中,你应该很清晰自己卡点在哪里?
进行考试
考试是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牢固与否的重要手段,在平时,我们要重视考试,小到每一次听写,大到每一次单元测试,在做试卷的过程中,你应该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盲点在哪里,并且把这些知识盲点不断的消除,补充笔记在书本上。你的盲点就会越来越少。
总之,我们要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筛选出知识盲点,且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