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杀死你的不是舒适圈,是过劳
前几天,背靠王思聪,有Angelababy、鹿晗等流量站台,估值曾高达50亿的熊猫直播正式宣布破产。
许多人第一时间就开始分析其破产原因:有的说是内部矛盾太大;有的说是经营管理不善;有的说是虚拟的东西都做不长……
甚至某号还有一篇爆火的文章,把矛头直指员工太过佛系——在对手熬夜加班,拼命创造业绩的时候,熊猫的员工躺着就能拿钱。
最后得出结论:舒适圈,正慢慢地杀死你。
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走出舒适圈,在这个世界就活不下去。
于是,大家开始焦虑了。
“贩卖焦虑”带来的共鸣,导致文章光速般火了。
文章还以孙俪的经纪人为例。
这位经纪人凌晨生产,早上9点就复工。
而且,这还不是第一次。
当初经纪人结婚那会儿,婚礼刚结束两小时,她就已经回到工作岗位。
只是,经纪人固然是一位有能力的女强人,但她的选择实在不适宜树为榜样。
面对压力,有的人顶着疲惫硬上,却忘了身体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
出于焦虑,而将自己逼上困境,等健康亮起红灯,后悔已然无用。
02
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你以为过劳死离我们很遥远吗?
2016年10月,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梗过世;
2018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一名43岁急诊医生在连续工作18小时后猝死;
2018年10月,一名华为工程师在肯尼亚过劳猝死,年仅36岁;
……
无数案例警示着我们,其实你拼的不是青春,熬的不是夜,而是你的生命!
在网上看过一组数据,我国超过30%的人,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而接近有10%的人,工作超过60小时。
据统计,单单是2017年,过劳死人数达到60万,即每2200人中,就有一个人过劳死。
那些见识过北上广深凌晨3点的人,一只脚站在过劳死的边缘,却茫然不觉。
有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至今仍让人叹息不已。
去年,有位大学同学突发心梗进了医院。
他的妻子,才刚生完二胎,大儿子还不到两岁,家里的顶梁柱这么一倒,花钱如流水,却没有进账。
据说他出事时正在加班,已经连续工作14小时,而这个已经是工作常态了,一年下来不加班的次数,屈指可数。
更糟心的是,他这么一倒,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以前赚回来的钱还不够填,不得不四处借钱,欠债累累。
如今他虽已出院,但是已经不能再做高强度的工作。
在鬼门关晃悠了一圈,他也不敢拿健康去拼了。
《奇葩说》的选手邱晨,在患癌后曾说过:“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是啊!
多少人直到往病床上一躺,才意识到平时那些自己放不下的工作、名利……其实并不重要。
正如茨威格说的: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别仗着自己年轻,就疯狂透支。
否则,这笔账,老天迟早会找你清算。
03
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也明白,为什么大家那么拼。
在当今社会,焦虑感一直萦绕着我们:
“时代抛弃了你”
“你的同龄人抛弃了你”
“就连00后都抛弃了你”
各种“抛弃体”,说得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危机感激活了:扎克伯格34岁身价4000亿,而自己只有一肚子肥肉,人生怎能如此?
还有无数演讲鼓动我们走出所谓的“舒适圈”,好像只要稍微在努力一点,就能成为人上人。
于是,我们过度透支自己,只为了能成为抛弃别人的人。
只是,走出舒适圈的前提,是我们正躺在舒适圈里。
然而,现在结婚难、养孩子难、赡养老人难、买车难、供房难……人生仿佛有着九九八十一难,有多少人真的“舒适”了?
生而为人,除了一些天之骄子,谁不是早已为了生存而拼尽全力?
在如此困难的生活中,还要再逼更加劳累一点,结果恐怕不是登上顶峰,而是被最后一根稻草给压垮。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地球几十亿的人口,都在各忙各的,各有各的喜怒哀乐。
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这就行了。
04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扎心的视频,其中每一句话,好像都是为自己量身定做。
“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
“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你换了张绿色的壁纸”
“你在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五个起床闹钟”
“你听闻某个朋友得了癌症的消息,难过之余,开始有点担心自己”
……
就像视频告诉我们的,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了命,要钱何用?
连自己身体都不能控制了的人,又如何控制自己的人生?
好友有个姐姐,是个女强人。
她对自己的团队成员很好,但她也对下属很没信心,总担心他们做不好事。
为此,许多不属于她的工作,她都揽到自己身上,只为了不出错。
于是,她的下属大多都能按时下班,她自己却加班加点,晚上12点前能回到家已经算早。
结果她自己因为积劳成疾,现在还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而那群属下,除了第一天来过探望,之后就不见人影。
有时候,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团队不能少了自己。
事实上,没了你,地球同样会转动。
要知道,如果连你自己不保护自己,更不会有人在意你的死活。
亦舒在《喜宝》中提到:“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事业、梦想……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也没有没有资格要求你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网上曾有一段经典的话:
三十岁以前,我们是在用身体换钱;三十岁以后,我们用钱换身体。可是我害怕我活不到四十岁。
赚再多的钱,身体却垮了,这又有什么用?
什么王权富贵,哪里比得上健康?
这个世界,真的会狠狠地惩罚不照顾好自己身体的人。
无论你是二十岁的青年人,还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亦或是六十岁的老年人——
请记住,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