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章 国破亡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合纵连横策略的人为之患。从单纯求生的目的来看,合纵连横之策本身没有问题,国际间的斗争策略,无外乎三种,第一种保持中立,第二种就是合纵,第三种就是连横,再无它法。不管是依附大国的连横之策,还是联合小国的合纵之策,都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策略,其目的是为了保全国家,获得利益。
但,韩非子从策略本身形成联盟中的主客体地位分析了合纵连横对于小国弱国的不利之处,并得出策略的执行会导致小国亡地政乱的结论。在韩非子看来,小国依附大国获得保护必须先给大国割地效玺,政治上失去主权,军事上听命于大国,也就是说还没有得到利益就先失去了主权与土地。小国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求自保,一国有事其它国家出兵相救,但出兵相助也只是君主在群里有面子的表现,出兵就要消耗国力,万一兵败可能就会被大国侵占控制,总之出力不讨好,左右为难。
再则,合纵连横之策牵连各方,协调工作极其繁杂,再说各国各怀鬼胎,连横者离间合纵国,合纵者拉拢连横国,谁能知道合纵各国是否真心合纵,说不定是连横者派来的卧底,又有谁能知道连横小国是否真心连横,说不定是合纵者派来的间谍。所以说,合纵连横的策略不能随便用,要用也要保持本国应有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绝不能丧权辱国,再添人为之患。
韩非子很是担心在没有法度作为依据和行为规范的情况下,人患要大于合纵连横策略本身的隐患。从韩非子的分析方法来看,我们应该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深入,看问题的实质与本质,不要被问题的表相所迷惑。以前我们认为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合纵抗秦非常了得,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六国非当没有保全自己,反而加速了灭亡的速度。合纵连横的后果就是让别人知道了谁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敌我分明后,就差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韩非子接着说明合纵连横之策的人为之患导致的恶果,他认为“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意思是:君主如果听信臣下的游说,事情还没办成就已给了他们很高的爵位俸禄,事情失败得不到处罚;那么,那些游说之士谁不愿意用猎取名利的言辞不断去进行投机活动呢?权臣力谏合纵连横其实是一种政治投机,因为这样重大的策略是为了保全国家,哪一个小国的君主会拒绝呢,国家安全已经是最高利益了,力谏之臣当然必是忧国忧君之臣,怎么会有私利呢?即是走到了国破亡主的境地,也不是谏臣的问题,是敌人太过于强大。君主有这样的思想,谏臣自然能得到尊贵的爵禄。
纵横家成败都受益的后果就是“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意思是:所以国破君亡局面的出现,都是因为听信了纵横家的花言巧语造成的。韩非子自问道:“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意思是: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君主分不清公私利益,不考察言论是否正确,事败之后也没有坚决地实行处罚。显然,君主是被纵横家所说的合纵连横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感动了,认为只要施实合纵连横国家就安全了,君位就巩固了,但他不知道合纵连横协议的附加内容就是给大国要割地赔款让主权。韩非子说得很明确君主并没有真正看清楚合纵连横协议的实质与本质,也就是“不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自然事后也是“诛罚不必其后”。这种情况下不破国亡主才怪!
【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国家战略目标就是要国家主权独立自主,领土完整,核心利益不受侵犯。合纵连横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以上的目标,但如果君主“不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再好的策略也是亡国之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