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菲
今天读的是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的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痛苦的自律已经过时,我们要快乐的优秀!书中说大脑里装着两个系统,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家长,如果你家里有个嗷嗷待哺的宝贝,你就能理解这个比喻做的多么精准到位,惟妙惟肖。
这个两个系统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呢?就让我们想想一下的几个场景,来分析一下:
场景一:清晨当你睡眼朦胧还没睁开眼睛的时候,你的孩子系统就会主动告诉你,不想起床,再睡一会,温暖的被窝好舒服......
而家长系统则告诉你,你要起床了,起床会让你早上有充足的时间做事情,早起健身,早起吃早饭,早起打卡,早起早睡身体好......
场景二:开始工作或上学的时候,孩子系统会在不知觉中让你拿起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吧,看看抖音,要不先打一局王者......
家长系统则不停的告诫,这个时间你需要好好学习或者工作,马上放下手中的电话......
场景三:到了吃饭时间,孩子系统看见自己喜欢吃的甜点会想着这次吃完下次再减肥吧.
家长系统则会不停的提示不应该这样,过高的卡路里会让自己的减肥计划泡汤......
场景四:淘宝的时候,孩子系统是兴奋的,控制不住就下单了.
而家长系统会让你再想想这些东西是不是必须要购买的。
以上类似的四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好像每天都充斥在我们周围,在这些选择的时候,经常是孩子系统获胜还是家长系统?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两种系统呢?这两种系统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呢?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得知,孩子系统是主动的、不自觉的、控制不住的,是人们对于偏好享受和想要的过程。
可以看到以上的每个场景中孩子系统所启动的都是马上舒适,不管是睡懒觉、玩手机、吃甜食还是购买物品。
每个做家长的人都会知道,孩子向你要他喜欢的东西,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他马上就开哭,一边哭一边看着你的表情,一旦你开始放松对他的要求,他就立马喜笑颜开。
是的,孩子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马上被满足。立即,此刻的舒适感是孩子系统想要的,可以说孩子系统就是我们的感性,我们的身体满足、舒适性的化身。
在你的孩子拿到他喜欢的东西,开心的露出天使的微笑时,你的心都快融化了,你那一刻时幸福的。
家长系统则恰恰相反,他总是打破这种即可幸福的要求,总是用长远的利益来趋势现在的身体,不管是早睡早起、好好学习、健康饮食还是克制购物,这些事物的特点就是听上去很美好,但是做起来很难,会失去感官系统的快乐性。
那么,我们要怎样安排自己的两种系统,让彼此协调又很健康呢?
痛苦的自律已经过时,我们要快乐的优秀!首先,你需要静思。
很多人会很奇怪,这和静思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很多时候你的两个系统争吵不休的原因并不是看上去的享受那么简单,而是你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
比如你早起,如果每天都机械的要求自己早起,但是起来之后又无事可做,还想着玩会手机,那你下一次肯定不会让自己身体那么痛苦之后没有响应的回报了。
再比如,上大学的时候,一节不算太重要的课程和一场你想听很久的演唱会,或者一次你心仪已久的约会,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约会或者演唱会,原因就是在你的观念当中这个更重要。
找不到意义,不明确重要性自然不能战胜身体的舒适,所以你需要静思,给自己一个空余的时间,希望是一个小时,把自己的手机调成静音,盘腿坐在地面去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事情列出清单,并且告诉自己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如果你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你还可以做成梦想版块的形式,每天都督促自己,每天都问自己一下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是用一种需求来对抗另一种需求,你就找到了和孩子系统战斗的堡垒,而你的梦想越强烈你的堡垒就越坚固。
接下来,找到新的舒适点。
你可以使用小打卡来监督自己,鼓励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满足,这样你可以转移自己的享受点,把从原来身体上的舒适点转移到精神上的舒适点,你可以自己选择各种奖励自己的办法,可以用物质奖励,也可以用赞美奖励,你还可以启动周边的家人朋友对你监督和奖励。
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克制去控制什么,因为理性系统太强的人,虽然看上去让人自律性很强,可是其过程是不快乐的,不快乐的感受是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的。
感性系统是容易让人快乐的系统,这就是感性系统的魅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借鉴、利用这种魅力,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克制不做,而是转移做这种方法。
最后,就是保持和调整。
当你长期的往好的一方面走,当你因为自律而变得优秀时,当你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当你不断的获得成功时,你就会大大的收获这种快乐。
为了维持你的这种快乐和意义,你需要每个一段时间就做一下总结和调整,人每个阶段重要的事情都不同,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让你的两种系统协调得走的更远、更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