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

作者: 毛小小 | 来源:发表于2022-12-02 19:12 被阅读0次

     

    电影《大腕》里有一个桥段:一个精神病人沉浸式的、自嗨的、京腔味儿十足的与病友聊着“高级”话题,是关于那些限制了我们工薪阶层想像的各种咋舌的消费,最后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结尾,此片一播,此话堪称经典,多年来被调侃和引用。尽管影片中的角色是个精神病患者,但他表达出的这种消费观,不就是我们这些正常人所向往的、追逐的,尽所能的想买贵的商品,使尽浑身解数以此在人前显贵,被人看见且高看一眼,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如此说来,精神不正常的人也有着正常的人性的弱点。

    我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是个话痨,他每每说到自己消费,总会像用了个万能公式一样,第一句说买了什么东西,这算前情提要,第二句一定要说:“可贵啦”,然后说花了多少多少钱,至于说买来干嘛使,那都不是重点。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影片中的那个精神病人,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态酷似。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自己,谁还不是毕生追求被看见呢。有人甚至说:“我就没个性,没个性也就算了,连点儿怪癖也没有”,这是多么强烈地想被看见的心态。

    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穿得邋里邋遢、蓬头垢面,大概率第一印象会招人烦吧,而同样有才学的人,穿着干净得体,是不是更易招来众多粉丝呢。再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成天想着买各款名贵的包包,跟自己老公说,“你若爱我,就得给我买包”,因为“包你满意”啊。底层逻辑上讲,一只包的功能完全就是为了装物品,解放双手而已,但实践证明,背一只名贵包包,就是会有很高的回头率,会引来许多双艳羡的目光。

    别说不买最好,只买最贵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其实,它背后隐藏着一个经济学现象,被称作凡勃伦效应,是美国经济学家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来的。当我们懂得了这种经济学现象之后,可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商品经营中考虑如何把商品卖得贵,而这个贵恰巧迎合人们炫耀型的消费心理。

    比如,我朋友经营的一个小服装店,一年四季生意很火。店里卖的许多货品都是贴牌的衣服,样式好看,但质量不好说,这正好迎合了没钱买奢侈品,但又十分梦想将这些名牌穿在身上,人前炫耀的消费者心理。她们并不关心衣服质量如何,只要有名牌标志就行,能以假乱真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炫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qy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