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珠海市澳门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说“不”?(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点评)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说“不”?(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点评)

作者: 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 来源:发表于2022-02-26 14:38 被阅读0次

            家长问:随着孩子越长越大,开始越来越反抗父母。比如说,每次叫孩子吃饭、洗澡、睡觉这些日常小事时,孩子要么说知道了就置之不理,要么说等一会儿,一等就是半天没有动静,要么怪我们的声音太大或很“凶”……理由很多,让我们很烦心,请问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说“不”呢?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家长,您好,您的烦心事应验了一句俗话,“如今养儿实不易,可想当年父母心”。

      心理学中有一个PAC理论,即认为人格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也就是父母(P)、成人(A)、儿童(C)三种状态,很适用处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困扰,下面我专门用这个理论来回复您。

      P(父母状态)是习惯命令与权威、主观与独断,喜欢说“你应该”;A(成人状态)表现为客观与理智、尊重与合作,爱讲“我个人的想法”;C(儿童状态)容易情绪波动,冲动、可爱、胆小,习惯张口“我不知道”。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P、A、C三种形式,只是三种状态所占比例不同,视环境、对象、目的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父母、成人、儿童也不同。

      就您的反映来看,孩子说“知道了”,这是成人状态;孩子说“没心情”,这是儿童状态;孩子说“声音太大”,这是父母状态。这些PAC的形成,是父母早年与孩子互动产生的“人生脚本”。

      其他的还有:“要不因为你,我就和你爸离婚了!”“真后悔当初把你生下来!”此类否定孩子的信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存在,没有价值感,容易伤害自己。

     “你要坚强,要长大!”“这有什么好玩的!”说这些话的父母爱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不接受孩子的天真弱小,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不要奔跑,因为你会摔倒!”“不要靠近火,因为会被烫伤!”长期受“不要做”的影响,当孩子接触新事物时不是兴奋,而是害怕。

      换而言之,孩子现在对父母的反应,基本上是早年父母“写”给与孩子“人生脚本”的再现,您的孩子也不例外。

      同时,PAC理论还有三种沟通形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隐藏沟通。互补沟通,指两个状态之间平行、无交叉或冲突的沟通,通畅且舒适。例如,您提醒孩子吃饭说:“赶快吃饭,冷了吃容易生病!”孩子回应:“好,我现在就吃,我可不想再去医院看病!”这是你们的父母状态在沟通;如果您说:“你现在肚子饿不饿?”孩子回应:“饿。”这是你们的成人状态在沟通;如果您说:“今天的菜可香了,我都流口水了!”孩子回应:“是吗?真美味啊!”这是你们的儿童状态在沟通;如果孩子说:“吃饭后,我想去买衣服!”您回应:“好啊,妈妈带你去!”这则是孩子的儿童状态与您的父母状态在沟通。

    交错沟通,指两人不在相同或平行的自我状态沟通,而出现交叉,一般会引起冲突。例如,您让孩子洗澡,如果孩子问您:“我的睡衣放在哪里呢?”您回应:“你总是找不到它!”这很明显孩子指向您的成人状态,但您以父母状态回应,您应回应“睡衣放在门后挂钩上”;如果孩子问您:“现在几点钟了?”您回应:“我要睡觉了。”这也是孩子想与您作成人状态沟通,但您的回应却是儿童状态,您应回应“现在23点”;如果孩子说:“我们下盘五子棋吧?”您回应:“为什么洗澡了还要玩?”这里孩子想与您作儿童状态沟通,但您却以父母状态回应,您应回应“好,下一盘”。

      隐藏沟通,常发生在两个或以上的状态之中,一方面公开表达出社会生活层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隐藏表达出心理层面的信息,即话里有话,沟通结果常由心理层面的信息决定。打个比方,您想让孩子睡觉,您对孩子说:“你明天什么时间上学?”孩子回应:“7点钟。”这些是社会层面的信息,其实您的心理信息是:”早点睡吧”,而孩子回应的心理信息也可能是“我明天能起得来”。

    建议:第一,不要对孩子下达太多的禁令,下达得越多,孩子吸收了,就会被束缚得越多;孩子不接受,就会与父母对抗得多。

      第二,父母要有自知之明,随时觉察自己与孩子的心理状态,同时有意转换自己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到知己知彼,减少冲突。

      第三,多体会沟通的方法,多用互补沟通,少用隐藏沟通,不用交错沟通。如果沟通不顺,也不要刺激孩子的情绪,避免恶化关系,待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再调整状态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说“不”?(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点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mq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