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力”光耀三晋——山西电力发展史轮廓勾勒
@铁山青士(笑独行)[编]
【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啊……]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随着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上映,由郭兰英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曾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让五湖四海的好几代中国人都知道华北的山西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山西人民自强能干,也知道山西有太行山和吕梁山,还有一条汾河……而事实上,这首歌也在间接地告诉全中国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展开地带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依托区域,红色山西的太行山、吕梁山曾经创造了象征中华民族脊梁、与“延安精神”同辉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红色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
从1907年山西第一盏电灯在山西大学堂点亮、1908年山西第一家公用发电厂——太原电灯公司由“晋商”刘笃敬创办算起,山西电力迄今已有一百一十年的历史。但山西“红色电力”的历史却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太行山上开创的,也就是从兴建和投产于1939年的黄崖洞兵工厂的一台10千瓦直流发电机开始的。黄崖洞兵工厂的正式名称是八路军总部军工一所,由于建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黎城县水窑山上,所以又叫“水窑兵工厂”。当时的这台发电机只是黄崖洞兵工厂的配套设施,主要是为兵工生产供电,只能提供很小部分的照明用电。
【歌曲《在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而山西“红色电厂”的创办则又是解放战争初期的事情。首先是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在长治创建了华北地区第一个“红色电厂”——“刘伯承电厂”,也就是“华北军工部第四总厂军工一分厂”,从一台350千瓦发电机组发展到总装机容量2170千瓦。其次是1947年晋绥边区在首府兴县创建了“贺龙电厂”,也就是“晋绥军区兵工部第六厂”,从50千瓦和66千瓦发电机组各一台发展到年发电量5.1万千瓦时。这两座“红色电厂”在为“红色兵工厂”和解放区首府保电供电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电力事业培养了一批宝贵的建设人才。
随着1949年太原解放,太原城内、城外两座发电厂和大同平旺电厂先后恢复生产,山西电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终于摆脱了崛起艰难、兴衰不定的发展状态,逐步开始建设跨地区电网,并在“一五”计划时期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快速发展阶段。其间,于1953年开工的太原热电站是山西电力建设史上第一项全国重点工程,也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当时山西全省的装机容量只有5.9万千瓦,而太原热电站一期工程的装机容量就已达到4.9万千瓦,1957年二期工程投产后,年发电量更达到7.4万千瓦。
与此同时,1955年兴建和投产、装机容量为48千瓦的洪洞县明姜水电站也是山西电力建设史上一项具有标志性和划时代意义的工程。作为华北地区第一座农村水电站,明姜水电站不但填补了山西水电工业的空白,还于1957年受到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极大地带动了晋南以至整个山西小水电的发展。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孔家庄”年轻人“劈山引水”办水电的故事就是根据以明姜水电站为代表的小水电建设故事改编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山西电力的发展在进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走了一段弯路。其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娘子关电厂的建设。作为华北地区第一个执行“靠山、分散、进洞”方针建设的大型发电厂,娘子关电厂于1966年开工建设,到1984年才全部建成投产,历时十八年,成为全国建设速度最慢的一个电厂。但与此同时,太原拥有110千伏环行电网、初步形成110千伏电网却也是1967年的事情。而1971年娘子关电厂第一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也标志着山西省电力工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娘子关电厂建设形成对照的是1973年改名神头发电厂的朔县电厂建设。在场地平整耗资60余万元后,朔县电厂的“靠山”厂址方案于1972年被前来视察的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杜星垣纠正,从而结束了电厂建设执行“靠山、分散、进洞”方针的历史。随后,从1973年到1977年,50号、19号两部装机容量1000千瓦列车电站先后由闻喜县和临汾钢铁厂调拨到朔县支援重点工程建设,为神头发电厂的崛起提供了根本动力。但神头发电厂得以在1987年三期工程建成后跻身百万千瓦大厂的行列,还是要归功于杜星垣纠正了“靠山”厂址方案。
继太原形成110千伏电网之后,到七十年代中期,山西电力形成了太原地区、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雁同地区四个110千伏区域性电网。1978年,随着220千伏神头发电厂-原平-太原南社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山西省内四个110千伏区域性电网联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一个220千伏的山西电网。与此同时,随着隰县变电站-石楼县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吕梁地区石楼县通电,山西还于1978年宣告111个县(市、区)全部通电。此时距离榆次市作为山西省第一个通电县(市)于1952年通电已是二十六年间隔。
是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让山西电力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1984年7月21日,大同二电厂举行1号机组投产发电仪式,万里、李鹏两位副总理同时莅临剪彩。作为全国第一座百万千瓦大型坑口电厂,大同二电厂从1979年开始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就安装了6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1988年建成投运后,120万千瓦电力全部通过已于1986年全部建成的华北地区第一项超高压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大同-房山双回路交流输电线路输送到北京。华北电网的“西电东送”计划至此变成现实,而山西也因此成为全国外输电量最大的省份。
【歌曲《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1987年,后来改名神头第一发电厂的神头发电厂三期工程竣工,2台5万千瓦和6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先后投运,大大缓解了山西本省特别是雁北和忻州的用电压力。与此同时,与神头一电厂毗连的神头第二发电厂也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安装2台50万千瓦发电机组,并于1993年建成投产。神头二电厂是山西第一座亚临界参数、大容量机组电厂,建成投产后,连同神头一电厂和大同二电厂两座百万千瓦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成为京津唐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当年山西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847.46万千瓦。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娘子关电厂4台10万千瓦机组和阳泉二电厂4台3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运,山西东部电网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以至出现了因电力供大于求而导致的窝电现象。山西省电力公司经过调研得知河北省南网缺电严重,随即实施娘子关电厂向河北送电计划,经多方努力,先后实现了1号机组向河北送电,达成了3号、4号机组向河北送电的“东送电”协议,直到1998年4台机组全部向河北送电。作为对山西省1992年确立的输煤输电并举战略的成功实践,“东送电”为山西“十五”计划时期顺利打开东部电网向外省输电通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早在1986年,山西省电力局就作出了“尽快建设500千伏神头[电厂]-[太原]侯村[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决定,而当年初冬的一场特大暴风雪则促进了神头电厂-太原侯村输电线路于1987年开工建设,并于1988年竣工。十年后的1998年,神头电厂-太原侯村Ⅱ回线路工程又开工建设,并于当年竣工。神头电厂-太原侯村输电线路全长2×163.37公里,是当时山西省内最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而500千伏侯村变电站则是山西第一座以国产设备为主体的大型超高压变电站。至此,山西“北电南送”、解决北部窝电、中南部缺电问题的任务从根本上得到完成。
对于山西电力来说,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事件首先是“阳电下江南”。1992年,山西省人大正式提出“阳电下江南”的口号,“阳城电厂筹建处”也于当年挂牌运作,但阳城电厂的工程建设却有点“难产”,1994年举行奠基仪式,1997年举行开工仪式。阳城电厂建设定位于世界特大型无烟煤电厂和全国特大型坑口电站,也是国内率先实施的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输电工程项目。2001年,阳城电厂4台火电机组先后投运并向江苏省送电,创下一个火电施工现场一年移交4台大型火电机组的全国纪录。一期工程6台35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2年全部建成投运。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电力还参与了包括大秦铁路在内的诸多铁路电气化改造和电气化铁路建设工程,承担沿线牵引变电站的建设和供电任务;又与水利部和和内蒙古自治区联合建设万家寨水电站,完成了诸多引黄工程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1997年,国家电网公司的前身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山西省电力公司成为其子公司。截至2000年,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02千瓦,居全国前十位,人均0.39千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年发电量为620.7亿千瓦·时,向省外售电45.33亿千瓦·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变身为国家电网公司,山西电力的发展开始进入跨越腾飞阶段。2003年,500千伏临汾―运城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山西电网从北到南形成500千伏主网架结构。2004年,500千伏晋中输变电工程投运,标志着山西省中南部500千伏环网建成。2006年,山西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现当年竣工,走完了从整个城市只有“一家灯火”到全部农村实现“户户通电”的百年历程。2008年,500千伏吕梁变电站建成投运,由山西省电力公司建设的500千伏输变电设施宣告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
与此同时,山西电力又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率先加入“特高压战队”。2005年,中国和世界首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宣告立项。随后,工程奠基仪式和开工仪式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举行。2009年1月6日,全长645公里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宣告世界电力的特高压时代拉开序幕,中国电力的发展进入引领世界输电技术的崭新时代。该工程输电能力一期工程为250万千瓦,2011年扩建后提高为500万千瓦,分别相当于外输标煤425万吨和850万吨。
【歌曲《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之后,山西电力又先后承担了八项特高压工程建设任务,从而于2015年掀起特高压工程建设高潮。截至2017年上半年,山西电力特高压“三站五线”全面建成,1000千伏晋北交流站、1000千伏晋中交流站、±800千伏晋北直流站,±800千伏灵州-绍兴直流、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交流、±800千伏晋北-江苏直流投入运行,1000千伏榆横-晋中-潍坊交流完成第二阶段调试,±800千伏上海庙-山东直流全线架通,山西电网迈入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时代。在特高压“三站五线”支撑下,“晋电外送”能力迅速达到3450万千瓦。
与此同时,随着平鲁-雁同两回500千伏线路投运,北电南送西通道全线贯通,山西电力500千伏“三纵四横”主网架也正式形成。“三纵”自西向东分别为平鲁-运城、朔州-临汾、雁同-晋城,“四横”自北向南分别为河曲-保北、云顶山-西柏坡、霍州-辛安、稷山-晋城。更为可喜的是,继风电于2014年6月成为山西第二大电源板块之后,光伏发电又于2017年7月首次超越水电成为山西第三大发电板块。截至2017年8月,山西风电与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千瓦,风光发电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得以从容跻身全国新能源大省行列。
纵观山西电力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从整个城市只有“一家灯火”到全部农村实现“户户通电”,山西花了一个世纪。这无疑是百十年来山西电力实现的一个带有“中国梦”色彩的最大梦想。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七十年中,山西“红色电力”又圆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梦,比如从1952年第一个县(市)通电到1978年111个县(市、区)全部通电花了26年;从1967年110千伏太原电网初步形成到2017年山西电网500千伏“三纵四横”主网架正式形成花了50年……如今,山西电力又在圆一个更大的梦——特高压智慧电网和风光电绿色能源的梦。
【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喔噢……]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
(2017年9月3日中午12:30至9月5日中午12:00)
蒙西[-晋北]-天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