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是一个幸福的周六。
我是小明,很开心与你们又一次相聚,相聚在懒觉和肥肉里。
可能是因为秋天深了,落叶黄了,早晚多了一丝凉意,导致尾随秋膘而来的,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伤感,触景生情也好,时过境迁也罢,总之,就这样开始抒发想念之情。
想念一些已经过去的日子。
那些日子,1块钱可以买到一个躺在汽油桶上的烤红薯,看起来油亮油亮的,吃起来香甜香甜的;
在书店里耗上一下午的时间,神游在别人的故事里有笑有泪,与陌生人站在同一面书架下,竟有些小开心;
总有一些至今让我们铭记又翻来覆去回味的影音,看上五六七遍,总觉得还能看出点什么;
毕业好多年了,曾无怨无悔散落各处,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以前和现在,是一个多么伤感的对比。
说了这么多,我希望你可以打开我为你准备的文章。
01.十五年前的五块钱
作者:詹尹
周末的时光我总归是不会好好吃饭的,起得迟便是两碗沙汤或者豆腐脑连带中午就打发了,如若是起得早,我便会趁外祖母不注意时偷偷带上两块钱拎着早上吃沙汤的食盒跑去小区外另一家卖牛肉拉面的小胡子叔叔家要上一碗小份的牛肉拉面,每次我都会叫那位拉面叔叔面条拉细些,多浇一些汤汁,喷上一点辣牛油,被碱水中和过的面条劲道弹牙,又因为面条本身被拉细的缘故,使得格外入味,无添加的自炸干辣椒搭配独门秘方,让面条上躺着的片片牛肉看起来着实秀色可餐,那时候我不爱吃蒜,便会每次都叮嘱下面条的阿姨不要给我放蒜末,时间久了,店家便也熟门熟路的将此过滤掉,为此小小年纪的我着实自豪过一阵子。
作者:小海大青
我始终觉得,逛书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看书,或站着、或坐着,或看充满奥秘的人文社科典著、或看浅显易懂的小说。只要看到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我就会觉得很满足,我会在里面待上很久,看完一本喜欢看的书,如果真看不完,也许就会买走了。
基本上,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优先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博物馆,另一个就是书店。我至今一直念念不忘一个书店,那是我一次短途旅行中邂逅过的一个独立小书店。但是后来我无数次再到那个城市,我却再也没有找到那家书店。
作者:魏童
我从事出版行业有十多年了,几年前开始与影视行业打交道,彼时,影视圈还很“精英”,个个谈吐不凡,遇到倾心已久的人物也是如沐春风。
此时,到如今凡有人处,皆谈影视的地步,目前已经全面占领了北京的大小咖啡厅,预计未来将陆续占领各个大排档、小吃店。
有个段子提到一个问题,挖煤的、造汽车的、盖房子的、生产火腿肠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是,他们都做了影视。
作者:劳动妇女二喜子
就如同我和欢。我们在小城市已经有房有车工作稳定,但想着别人在大城市精彩纷呈的生活,看着商场里动辄千元以上的衣服、化妆品,摸着口袋里每月固定的几千元工资,我们还是觉得不甘心。不甘心本是件好事,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但我们偏又是有些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我们懒得学习、懒得奋斗、懒得改变,每天下班后窝在沙发里看着电视剧,周末除了和一群差不多的朋友一起逛街就是宅在家里无所事事,却不停抱怨工资太低、嫌弃老公收入太少,同时幻想着如果我们毕业后去了大城市奋斗会怎样……我给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取了个名字:“小城综合症”。
作者:大望路女司机
五年前
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
张桥和胡强提着大包小包从狭小的硬座车厢里侧着身,弯着腰排队下车。
今天是胡强和周蔓第一次来北京,胡强来北京打工,周蔓结束了3年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生活来北京面试。而张桥在三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是一名免费师范生,今年大三了。
五年后
张桥正式升为所在广西某县城中学的历史系主任,和三五同事一同来庆祝。
胡强也去了。在北京混了几年,不尽人意。那几年,发现自己笨嘴笨舌做不了销售以后,他去了工地做农民工。跟着一个项目大半年,最后包工头跑了,他气不过跟着其他工友去追讨了又大半年,一无所获。最后心灰意冷的回了广西,现在在县城的集市上有了一个自己的蔬菜摊。
本周强荐课程:
你的书架上堆满了很多倾慕作家的作品,是否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也能摆上别人的书架?
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出一种随手画出小物件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