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一百一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语音整理
我们今天来继续共同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最后一章,也就是第二十八章。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他一生好学,“学而不厌”,并且也要求自己的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在他所处的春秋时代就以博学而闻名于世。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十室之邑”,大概就是指有十来户人家的一个小村子。孔子说,在这样的一个范围里,一定有人和他同样能够做到“忠”和“信”,但是,“不如丘之好学”。意思就是说,在这个小村子里,最好学的恐怕就是孔子了。
这个“室”,它的本义就是居住之处,在周朝的时候常常用作计量的单位。比如在《左传》里记载过,“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就是晋侯曾经封赏桓子这个人“狄臣千室”,北方的这个游牧人口一千家,这应该是一次比较大的封赏了。这个“邑”,古代都市称“邑”,但是有些村庄如果有城堡的话,它也可以叫做“邑”。那“十室之邑”,就是一个很小的村庄了。
整体上来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十户人家以上的小村庄里,肯定有和孔子一样做到“忠”和“信”的人,但是在勤奋好学方面,恐怕就没有人能够比的上孔子了。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啥呢?就是孔子从来没有夸耀自己是一个圣人,也没有说过自己做到了中庸,当然更没有说自己做到了仁。由此可见,孔子他不是一个狂妄的人,他也不是一个自吹自擂的人,他实际上是一个很谦虚的人。无论是中庸也好,仁也罢,这都是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境界,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示过自己已经达到了目标。
但是孔子为什么经常说自己好学呢?我感觉孔子在强调的是好学本身。一个人无论境界高低,他都可以追求好学,好学它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个结果,它不是学好。孔子能够肯定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的人,因为他不懂就问。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孔子“入太庙,每事必问。”懂得的他问,不懂得的呢,就问的更详细。就是说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始终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愿意去努力学习呢?那就是对自己产生不满,觉得自己的现状不够好,才愿意去学,学会了才会改变自己。那如果一个人很自得,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满足于当下,看不到自身的不足,他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这样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中都十分勤勉,能够做到既“忠”又“信”,但就是不愿意自我批判,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这本质上来说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很多人就陷入了不好学的这种泥潭,从此停滞不前。
就拿我们这个古文交流群中的学习来说,开始的时候有人很努力,信誓旦旦说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把这个20章的论语全部学一遍。并且还能够背会它,来充实自己,来改变自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慢慢的就掉队了,作业也顾不上交了,甚至呢,我们每天讲的内容,有些老师恐怕就没有听完。
所以我们说孔子他讲的这句话,他不是在吹嘘自己,而是感叹好学不容易做到。
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没有学习的机会的,也不具备学习的条件,像孔子这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是很少的。虽然他一生从事于教育,但是真正能够接受到教育的又有多少呢?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学习的环境已经相当好了,就算不能面对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过视频,多种途径。总之你只要愿意去学,总是能够有机会去学习的,但是我们做到好学了吗?
真正的好学是像孔子这样遇到问题多思考,始终保持好奇心,有求知的欲望,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所以我觉得学完这一章,我们要真正领会到孔子的本意,就是教导我们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前进,在前进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
孙中兴详解〔摘〕
最后提醒一下,毓老师提醒我们念《论语》要尊敬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丘”出现时,要念成“某”,不能直呼“丘”,否则是没教养的读法。所以我们跟毓老师读过书的人都是这么念的,算是师门传承。
古代人写到“丘”这个字还要缺笔(少写右边的直画),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了。
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