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1班读书会读书笔记Day5
书目 文章:《为什么我们着急对凤姐黑转粉?》,作者:傅踢踢,(班长陌小墨分享)
秒拍视频:美国之声对凤姐的专访
R:
1、也许只有在今天这样唯成功论的社会里,努力才能僭越善良、正直、规则、公平,成为张口就来的政治正确。
2、更大的悲哀是,过去因为炒作,因为恶毒,甚至因为颜值而嘲笑谩骂凤姐的人,今天竟然瞬间就植入了一个励志故事,并将此奉为学习乃至模仿的样本。请问你的脑子一直都是空的吗?
3、凤姐的风评起伏证明了一件事:就现在,一部分茫然无措的人是缺少原则的。他们既没有分辨真相的判断力,又缺少一以贯之的价值观,看别人出丑就暗喜,看别人成功就羡慕。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到最后成了情绪的奴隶,厚黑的门徒。
节选自傅踢踢的《为什么我们着急对凤姐黑转粉?》中的片段
4、美国媒体讲究事实,要求的是真相;而中国的媒体讲究的是关注度
5、无论是在家乐福做收银员,还是在美甲店,我工作的很开心呢,我在美国没有受到歧视
节选自美国之声对凤姐专访,凤姐的一些话
I: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今天读书笔记还是关于凤姐,请原谅一个水瓶的执着,我试图整理好自己的观点表达。
昨晚第一眼看班长分享的这篇文章觉得立意和角度分析的都很赞,同时代入感很深,感觉自己上一篇读书笔记完全是被打脸。今天重新看了两遍这篇文章,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又看见对凤姐专访的微博下方评论,刚刚整理完今天的听课笔记,心中无限感慨,关于还在辱骂和批评凤姐的人我有话要说。
A:
你抓住凤姐过去不放的样子真丑
讲真,看了傅踢踢的文章,我才回忆凤姐的黑历史,究其根本,我不是一位合格的吃瓜群众,新的话题总是层出不穷,凤姐的话题也随时翻篇。翻看这些黑历史,愤怒驱使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悲天悯人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去批判凤姐,如同跳梁小丑,恶言炒作自己,没有同情心不道德……回过头来看看凤姐走过的路,我们在嘲讽和批判她之前是不是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凤姐是怎么出名?
2、她为什么离开中国?
3、她为什么对国内灾难事件恶言相向?
4、她为什么还要混迹社交媒体圈?
5、得到赞赏为什么想着捐献中国大凉山,而不是美国的慈善机构?
大部分人是这么看待凤姐:在访谈节目中口出狂言及高择偶标准迅速走红网络,因低学历长相丑不堪被辱骂和嘲讽去了美国。借国内灾难事件恶意炒作自己,借社交媒体赚钱和借捐款事件作秀。
总之,凤姐被认为就是一个万人唾弃、不得好死的网红。
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的思考,那你真的就像傅踢踢所说:这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受情感驱使的表现。请问你的脑子一直都是空白的吗?
时代造就人,媒体舆论牵引着人们的价值导向。凤姐的话题风波不断,本质上还是媒体不断制造凤姐的话题和吐槽点引起大家的关注。20多岁的凤姐找一个高标配对象的想法无可厚非,话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丑男还想找个美女当老婆,为啥凤姐说出自己的择偶标准就被喷。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正常的生活被打乱,成为人们口中调侃的对象,她究竟犯了什么错?社会对她的包容去哪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仅仅因为长相丑学历低有梦想就该被嘲讽,媒体的舆论导向牵引着社会价值观,人亦议云,长达五六年的辱骂和评判,是你还能保持微笑吗?有情绪有愤怒是不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呢?没有谁一开始就懂得利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黑历史。正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对凤姐太严苛,才造就了她的黑历史。我们的焦点只在她说的话发表的言论,却忘记我们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对凤姐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凤姐说美国媒体讲究事实,寻求的是真相;而中国的媒体讲究的是关注度。反观国内媒体,制造话题,博取关注,较量收视率高低,那是不是引导的方向传递价值观都是有益于社会健康的发展呢?
去美国是凤姐自己的选择,至少她没有受到歧视。无论是在家乐福做收银员,还是在美甲店,她呼吸的是自由。凤姐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凤姐,她开始有30岁女人应有的姿态;正如她在《女人,三十》中写道:30岁以前,我说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因为虚荣;30岁以后,我说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因为我更爱自己。人生苦短,何必因为不相干的人给自己增添烦恼呢。
孔子说:“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对我们而言是个很好的人生参照。对凤姐就不是吗?社会的主流价值应该是包容接纳一切真、善、美。当一个人慢慢活出自己应有的姿态,真诚的想要做点善事,也要因为过去被嘲笑被批判,那这个社会是病态的。凤姐选择捐献大凉山,是个了不起的决定,这种善意应该被社会接纳。
而有心人利用这个事件蹭热度,紧紧盯住过去的凤姐说事,这样子很高尚吗?讲真,这样抓住凤姐过去不放的样子很丑。
30岁的凤姐,请继续你的文字,愿你能正常走完“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苦短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