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初,一个偶然机会看到了《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这个公众号。
内蒙古察右中旗乌兰公社东营子村是我下乡十年的地方,我在那里战天斗地,放马牧羊,教书育人,那里的每一条大路,每一条山间小路,都留下过我的脚印。
人生最美好的十八岁到二十八岁金色年华我都生活在凤凰山脚下的东营子村,这里才该是我的故乡。
那时候中旗贫穷落后,东营子是中旗西部的山区,又是中旗最落后的地区。但是那里的人们贫穷不失良知,落后心存善良,他们敞开了母亲般的胸怀,接纳、包容、保护了我这个“黑五类”子女,让我和普通人一样,平安度过了全国大搞阶级斗争的动乱十年。
而今看到了家乡的公众号,我怎能不激动!这是谁在紧紧地追赶时代的步伐,超前地利用网络来宣传报导我们的中旗?噢,这是几个奋斗在外地的中旗年轻人的思乡情怀,利用自媒体表达他们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赞美,对家乡父老乡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在这里,生活在各地的中旗人在讲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展开了一副巨大的画面,让老年人看到了他们曾经一起耕种的老友,让中年人看到了曾经一起为求学点着自制煤油灯的同窗,让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乡亲就是亲人。
这个公众号才办了一年,已经有海内外的近百名中旗人写出了对中旗的回忆和思念。
公众号里的三百多篇文章我尽量地一一品读,我要找到我知道的故事,和我爱的父老乡亲。
首先看到的是几位事业有成的学子回忆:《砥砺磨剑苏勒图》《我的十年寒窗》《从苏勒图中学走出的农村娃》......几篇回忆在苏勒图上学的文章。
苏勒图离东营子十几里地,我们下乡第一年吃供应粮买粮食必须要去的地方。那里有国营煤矿,有邮政所,我们和家里的书信往来必须要先经过的地方。那里有我兄长般的朋友——苏勒图中学的老师姚建业,和他的妻子——乌兰公社的副书记韩玉凤,更多的是有我在乌兰中学教书时,苏勒图煤矿和苏勒图村的学生们。
哎,我在一篇回忆奶奶的文章里看到了对东营子村的描写,作者是谁?甫斯琴?是哪一个?我在村里的时候她是什么样子?几经思考我想起了那个叫“小闺女”的女孩儿,从她文章里写的她家住宅的位置我想到应该是她,对,就是她!那时候的她是村里女孩子比较活泼调皮的,男孩子一样的性格,红红的圆脸庞,蹦蹦跳跳的走路姿势,很小就参加队里的劳动,很泼辣地和男孩子一样干活儿,倔强的脾气,男孩子遇到她也要礼让三分(也许有误,但可以肯定她们是亲戚)。现在她已经是内蒙作协的会员了,竟然写出了水平极高的游记《台湾印象》。不敢想,太吃惊了,我们东营子的蒙族女娃走出中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了,凤凰山脚下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我还看到了出生在中旗的海外赤子回忆了帮助他们成才的中学老师;看到了回忆父辈挑担北上苦难的创业史;看到了描述曾经在中旗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看到了对美丽的辉腾锡勒草原的赞美......
写给《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创刊一周年我心潮澎湃,坐不住了,我要写,我要颂歌那个母亲一样爱护我的家乡——察右中旗乌兰苏木东乌兰村。
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能回忆要写的太多了,从何下笔呢?就从来到东营子的第一天开始吧。
于是在8月26号,我写了第一篇《厉害了,煤油灯》,记录下接待我们的热情的村民、接待我们的公社大队领导,记录下公社为我们举办的晚会,还记录下我们的北京老乡苏勒图煤矿小学已经退休的于老师。
一鼓作气,我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写了近二十篇文章发表在《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写东营子村的时候我开怀大笑过,我心酸流泪过,我写了那里的人,写了那里的山,写了那里的水,写了我们养的狗,写了捡来的枣骝马马,我享受着那些痛并快乐的回忆。
浏览《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已经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在《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里,我遇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他们竟然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出类拔萃。他们把我拉进了同学群,如上课一样整齐的问候扑面而来,一声声“谢老师好!”让我泪流满面。
在《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里,我还遇到了几十年未见面的北京知青,我们相约在北京再续知青情。
在《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里我遇到了老领导的后代,他们带来了父辈的关心和问候。
在《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公众号里,我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喜欢我讲的故事,“知青叔叔加油啊,我们盼着看您讲的故事呢。”
写给《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创刊一周年在“中旗人的故事”创刊一周年之际,我写了这篇文章感谢这几个工作在外地,但是根在中旗的“孩子”们。是你们的对故乡的热爱,感动了许许多多在全世界全国各地工作学习的中旗人,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奋斗拼搏,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中旗人,我们是中旗人的脸面。”
几位编辑小朋友,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现在生长在中旗的孩子看到了中旗人不含糊,中旗人也是走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冲锋在前的战士。是你们让中旗的学子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一念起,天涯咫尺,期待与被期待是永远的故乡情结,我一个年近古稀的中旗人,祝愿小编们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精神,让《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这壶茶用时间的露水沏出越来越香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