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打开新的一本书,可能上一本书关于2022版新课标的书籍讲解概念名次,太过于专业,读的时间稍微有些长。也许是前面读过关于课标的解读,对目前的关于种子课的阅读,非常向往,想要“遇到”读过的影子。
1.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为了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明白”。朋友,就是能用他的“明白”理解我的“明白”。他所能理解的部分越多,说明我们的友谊越深。比如我拥有的“明白”的量是1,能理解0.1的是普通朋友,能理解0.5的才是闺蜜。
这段话是俞正强老师关于“明白”在朋友之间的一段描述,我认为很有意思。我认为主要想表达的是,我们所“明白”的,学生可能明白的比较少,甚至于根本不明白,这都是常见现象。毕竟上文说到,朋友关系尚且有时不会做到,你有1我就明白1,更别说学生了。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把学生当成朋友来对待,亦师亦友。
2.俞特把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朋友有一定的“明白”,因为他在进小学前,已经活了很多年。但这种“明白”和老师的“明白”不一样,我们的任务是把他们的“明白”改造成我们的“明白”。这是第一类——改造型教学。第二类知识因为是人为规定的,小朋友上课之前没有经历过,这个知识对于他就是“空白”。老师的任务是把我们的“明白”“灌”进他的“空白”,让我们的“明白”成为他们的“明白”。这是第二类——灌输型教学。
俞特是不反对灌输型教学的,因为他所说的灌输法遵循一定的章法。书中这样描述:你一定要“灌”得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灌”到小朋友欲罢不能。灌输的通道有五个——眼、耳、鼻、舌、身。要注意不断地变换通道,打开他尽量多的通道,这样你的“灌”才生动。
3.备灌输法的课,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明白”是什么;然后确定学生真的是“空白”;接着选择“灌”的材料,也就是通道;最后确定那些通道的先后顺序。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备课要备到深处,不能蜻蜓点水,要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备学生是关键,要知道学生的“空白”,按照俞特的灌输法,这里的“空白”可能指学生知之甚少,我认为即使知之甚少也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假如学生最后没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时候就要看老师的“明白”了。
读“‘小学数学是怎么育人的?’——以“确定位置”为例”有感。
俞特首先分析了小学阶段有关“位置关系”的学习。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描述位置。
第二阶段:用“东南西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开描述位置。
第三阶段:用“数对”来描述位置。
第四阶段:用“方向+角度+距离”来描述位置关系。(下图是收集的以北师大版为例的教材图片)
俞特分别从“从‘我’到‘我们’”“从‘我们’到‘对方’”“从‘对方’到‘第三方’”“‘确定位置’的育人意义”四个方面具体为我们阐释了小学数学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一阶段,工具是上下前后左右,孩子用这些工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人位置。其角色体验基本上是自我为中心的。第二阶段,工具是东西南北这些四面八方的方向词,课本是以太阳为标志物来规定位置的,这个工具的规定,是以我们为中心的。
第三阶段,是数对,角色体验完成了从我(我们)到老师(对方)的过渡,即完成了从对方的角度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的体验。
第四阶段,方向+角度+距离,体验则从当事人角色完成了局外人角色。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俞特指出,主要是从素材中的观测点的角色体验为主线,去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方式最后呈现数学的育人价值和品质。
这个过程是稍显漫长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在成长的,一年级和五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不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育人是一个漫长且独特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