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想象一下自己身处这样的世界:滑动解锁智能手机,点开“学西班牙语”的应用,睡觉,然后第二天醒来时你已经学院了西班牙语中的所有词汇。。。。。。
注意力的确是记忆形成的先决条件(极端特殊的情况除外),但有注意力并不意味着记忆一定会形成。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就能知道,单纯盯着某事物看臆断事件完全不足以证明我们是全神贯注的,我们还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记住的信息上,辨别总结出规律,同时还需要过滤掉所有不重要的信息。
研究者发现,如果大人在日常活动中教孩子说话(而不是让孩子看视频),那么孩子学会到的词就会显著增多。看起来孩子更喜欢直接的互动,而其他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结果。让孩子直接参与到任务中,直观听到某种语言,被证明能更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远远比看视频有效。
记忆根据过去的经验,告诉注意力哪些才是重要的信息。注意力给记忆做出反馈,更新我们对于世界的内在认知。
睡眠是我们增强记忆、重组记忆、改变记忆的一个方法。
所谓矛盾睡眠,就是指睡眠时眼球快速运动,脑电波近似清醒时电波的睡眠——大脑像清醒时一样活跃,但人却在熟睡状态,因此被叫作矛盾睡眠。
我们需要某种形式的注意力才能制造记忆,而睡眠对于巩固和增强这些记忆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看到的催眠中的效果,可能只是常见现象影响的结果,比如放松、想象和预期。
我自己开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也总觉得其他司机都是蠢货。我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才华横溢——远非如此——只不过我们都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高于平均水平。这种过度自信的现象在各种领域都存在。
人类展现出了很多心理偏见,其中最持久、最强大、最普遍的,就是过度自信。
除了优越感错觉,我们经常有幸存者偏差——我们更倾向于关注成功而忽略失败,关注某个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事物。这是人们普遍常犯的错误,比如很多人会说:“乔布斯从大学退学后陈工了,我也要像他一样退学然后取得成功。”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例子,却忽略了很多情况类似却与功名无缘的人们。
[不同种族的脸] 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影响我们辨识别人的能力,那就是种族差别。如果你是一个黑人,目击了一个东亚人的犯罪过程,好吧,祝你好运,希望你能指认出正确的嫌疑犯。我们不善于分辨不同种族人的脸,这个现象叫作“本族偏向”
【总结】
作者在这两章中主要表达了为什么需要注意力才能形成记忆,以及为什么记忆中的我们是过度自信的。总的来说,注意力是记忆的先决条件,记忆告诉我们哪些需要注意,注意力反馈给记忆并更新我们内在认知。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睡眠中的我们是无法学习并记住西班牙语的单词。睡眠可以增强记忆,而催眠的效果并不是催眠本身导致的。其次,记忆中的我们过度自信,原因是优越感错觉、幸存者偏差、种族差别等。我们不一定会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但会认为高于平均水平,会聚焦于成功的少数而忽略失败的大多数,会无法分别非本族个体之间的差异。
【感想】
显而易见,我们是需要注意力才能记住东西的。我认为,注意力与身处环境没有很强联系,在吵杂环境中依然能记住东西,前提是自己真的注意力集中,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于我而言,稍微嘈杂环境会让我更加放松,更加集中注意力,而过于安静环境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觉。
作者提到的优越感错觉、幸存者偏差、种族差别,深有体会。1、关于优越感错觉。身边的人很自信,十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即使有人反驳他,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可能错了,而是不假思索的驳回。举个例子吧,我的英语挺差劲的,大学时,在外面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每天会反复操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句子,而我的一个室友英语不错。有一天,我对室友说了一句英语,他立刻反驳我,认为我说的不对,他十分坚信他的是对的,没有丝毫怀疑自己的记忆。但事实证明,他是错的。2、关于幸存者偏差。我老家在十多年前,读书无用论盛行,我甚至无力反驳,毕竟我还在上学,而它们大多已经辍学。他们总说,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读书没有用之类的,并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这不就是幸存者偏差么,用一些个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实者经不起任何推敲。3、关于种族差别。因为学英语,认识了一些外国留学生。在一次交流中,他告诉分不清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差别,我很诧异。在我认为理所应当的很简单事情里,对他人而言是很难的无法办到的,反过来也是一样,想一想,你能分清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吗?
总的来说,要想记住东西,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去记忆自己想记住的东西。工作生活中,面对困惑的对方,想一想 ,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经历不同或自己的优越感作怪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而不是暗自窃喜、嘲讽对方。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没吃过咸的豆腐脑,就以为吃咸豆腐脑人很奇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