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撒哈拉
认识并打破认知边界,做会行动的思考派!

认识并打破认知边界,做会行动的思考派!

作者: 罗记杂货店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07:03 被阅读567次

    文 | 罗小祯

    1.

    在很小的时候,我眼中的世界是村子最高处目之所及的那连绵不绝矮矮的群山。

    那时,从没走出过镇子的我对世界的认知是山外永远是山,整个地球上的人应该都活动在这片被山包围的土地。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辆车,车上下来一个穿着很“正派”的人,说是外地来的。

    然后我蒙圈了。

    外地是哪里?难道是山外面?

    不可能!那都没有路,山外都是山,哪会住人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无知年代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我经常对着远处的那片山发呆,连做梦都在想山外到底是什么,难道还有一个山外的世界?

    长大点后,我知道了一个真相:在我还不记事的年纪就乘火车外出打工的母亲,去的就是山外的世界。

    然后我陆续知道了不少邻居亲戚离开村庄出去赚钱,去的都是被家乡那些不高的群山挡住的外面的世界。

    但是我有限的认知还是不能支持我对那个山外的世界产生具象的概念,只能有一些模糊的想象。

    由于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外面的世界,甚至想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也不知该问谁。

    所以,那个时候好像也不会对走出山外有多期待,甚至因为母亲常年不在身边有一种莫名的抵触心理。

    直到再长大点,学了地理,学了历史,懂得了看新闻,看书,与人交流,也走出镇子,来到县城,市里,走出家乡。

    然后知道了地球是圆的,除了29%的陆地面积,剩下的原来是71%的海洋。

    知道了除了黄色面孔的中国人,还有黑人,白人。

    知道了白垩纪时代末期恐龙的灭绝和人类进化史。

    知道了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片山里的世界的人那样活着,还有人过着奢侈至极,挥金如土的生活,也还有些人的世界还充斥着战争或者难以想象的贫穷和落后。

    知道了,原来有一种东西一直限制着我们思想的拓展,阻碍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更完整地形成和进步,那就是认知边界。

    2.

    所以,什么是认知,什么又是认知边界?

    我在网上找了关于“认知”的很多资料,百度百科对认知的定义的第一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心理过程。其中“基本”两个字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个解释: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两个定义结合起来是这样的: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这是我比较满意的答案。

    为什么小孩子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小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为什么我小时候总是喜欢对着困住我的群山思考山外的世界是什么?

    因为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从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认识外界的一切事物。

    我继续花了很长的时间寻找关于“认知边界”的定义,结果是没有官方或者科学的定义。“认知边界”仿佛像一个哲学问题,而哲学问题往往是没有答案的。

    后来我又思考出来一个原因:既然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那人们为什么要在乎认知边界这个没有存在价值的虚无的东西。

    人的本性对知识永远是渴求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至死都不需要看到自己的认知边界,没有人会傻到主动给自己的认知加上一个看似枷锁的边界。

    这样一个原因,仿佛和文章标题是矛盾的:既然我们都不需要看到自己的认知边界,那又何来打破认知边界的说法。

    矛盾貌似无处不在,但是只有矛盾才能更容易激发人的思考。

    3.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往往我们越不想看到或者不期待的,越是容易出现或者发生。而认知边界恰好就是这个道理容易被忽视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用例子进行阐述,认知边界是如何产生和影响我们的认知发展的。

    <1> 被自己主观意识束缚产生的认知边界

    最近我在某平台上发了一篇文章,主题是说这几年网约车越来越火,如今的网约车平台车主们的现状及收入如何。文章一经发出,很快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阅读人数迅速破十万,评论数百条。

    第一次文章收到这么多评论,我很好奇,网友们(大多数都是曾经或现在的网约车主)都会说些什么。

    让我惊讶的是,评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抱怨,诋毁甚至辱骂打车平台。他们抱怨平台对车主的太严格,收入又低,对车主不公平,制度不合理等。

    我很不解。滴滴和快的诞生以来,发展迅猛,两家合并之后市值更是飙升。去年滴滴的日订单量就破了千万,仅次于淘宝的日订单量。所以,明明有很多司机在跑网约车,也又很多人利用网约车的便利出行,那为何网约车主们对平台如此不满。

    我突然觉得我对网友的认知和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好像很不够。

    带着疑问,我咨询了一个经常混迹网络,深谙网友心理的朋友。

    他两句话就打破了我的某些认知边界。

    车主骂归骂,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继续做网约车主,键盘侠谁都会做,喷完了网友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的。

    一个平台的发展其实首先看的是它的融资和吸引投资的能力,其次才是它在用户口中的名声。

    二语中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参与这个平台的人的认可,但是没想百分之八十的反对者也能助力一个平台势不可挡的发展。

    我的主观意识告诉我:网约车一直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注册成为网约车;之所以有很多人成为网约车主,是因为那些司机很看好或者认可这个平台,他们能从平台获得不错的收益。

    而我看到的现实和朋友的解释告诉我:虽然很多人做网约车主,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满意平台给他们的回报;而这样不满意的回报并不一定会妨碍他们继续做下去,而他们的发泄口是利用网络言论自由去攻击他们曾经或者现在赖以生存的平台。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它不会成为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第一态度,因为这个道理不会第一时间出自在我们判断事物的主观意识里。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认知边界的阻碍。

    大部分人都看过一个现象:观弈,这个现象在贾平凹的《自在独行》一书中描绘的很有意思。

    我们经常在公园或者路边看到一些年纪稍大的大爷们在下棋,然后旁边围着一圈观弈者。对弈二人各自撑着脑袋思索对策,观弈的人七嘴八舌,指手画脚,甚至吵到不可开交时,会动手打起来。

    这是一种常见却又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下棋的人处在一个局里,旁观者处在各自的局里。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对策。

    所以,下棋时遇到的这种认知边界是在各自的主观意识下天然形成的。

    对于这种被自己主观意识束缚产生的认知边界,我还有一个更切身的体会。

    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作为一个狂热的篮球爱好者,我经常会说一句话:足球有什么好看的,二十多个人花上一个半小时在这么大一块草坪上追着一个球跑来跑去,最后可能一个球都踢不进球门,很无聊啊。

    但是,在和朋友在学校对面的露天广场上熬夜看过2014年巴西世界杯巴西VS智利的那场经历了加时赛和点球大战才分出胜负的比赛后,彻底改变了我对足球的看法和认知。

    后来,除了篮球,我越来越能享受足球比赛带来的激情和乐趣。我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边界从篮球拓展到足球,甚至更多其他的运动。

    <2>由外界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认知边界

    我作为一个程序员,听的最多的三句话是:

    你们程序员工资都很高吧!

    你们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吧!

    你们以后都会变成秃头吧!

    每每听到这些,我既无奈,又理解。

    我又特别理解他们,因为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存在这种认知边界: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或行业领域持大众态度。这种由于自己不了解又不去主动了解,而任由外界因素影响形成的认知边界。

    再举一个小例子。

    关于三国里的历史人物曹操,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奸诈狡猾,自私无情。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鸡肋的典故杀杨修,因不肯帮曹操一人看病杀了华佗,等等。

    这是因为我们从小看到的《三国演义》和课文中一些关于曹操的故事,对曹操的描绘本身就是把他定义为反派角色来写的。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我们还没有看《三国演义》之前,就被身边看书不多,对真实历史不够了解的长辈或者已经并且只看过《三国演义》的同龄人所影响的。

    所以,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的《三国眼里》里的曹操,当然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代表着真实历史上的曹操。

    而随着我们对历史更深入的了解,对一些固有思想的质疑,我们渐渐学会主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或者与请教他人来拓宽甚至打破我们在某一方面固有的认知边界。

    像很多没到过西藏,新疆的人,他们对边疆地区的印象主要是乱和危险。他们不曾体会或者看到过少数民族人民的善良和热情,他们也不知道大部分边防地区如今的治安甚至比很多内陆地区要好得多。

    因为他们对那些地方的认知都来源于外界,一旦人们对那些自己未曾亲身体会过的事物丧失基本的求证和了解真相的欲望,那么这种由外界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认知边界将一直禁锢你对未知事物真相的探索。

    <3>因为见识和经验不够造成的认知边界

    在当下这个浮躁,物质的社会,有一种认知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可贵,那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或者说对工作方式的认知。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迷茫,焦躁的年轻人。

    因为他们长期受困于某种框架或制度,习惯于某种固定的生活或工作方式。虽然时不时地对这种生活方式产生质疑和厌倦,但是又由于缺乏动力和勇气,或者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边界,他们无法跳出当下的生活方式或者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其他合适自己的方式可以去尝试。

    野生作家大冰,十年前他还是山东卫视的头牌主持人,拿“第16届优秀电视艺术奖电视文艺单项奖”最佳主持奖。

    十八年前,风景油画专业的他敲开山东卫视的大门,从此倾尽一切精力,从剧务开始,做到与何炅齐名的主持人。

    这十多年里,他除了是优秀的主持人,他还是第一代藏漂老背包客,开倒过几家酒吧如今却依然活着的火塘酒吧“大冰的小屋”酒吧掌柜,打着手鼓走天涯的民谣歌者和推手,街头画过画,写过诗,银铺做过银匠,还是皈依三宝的禅宗临济在家弟子。

    如今他是百万级畅销书野生作家。

    说了这么多大冰的身份,我只想引出四个字:“多元生活”。

    在我之前的认知里,“多元生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应该是一个人有着很多种身份,做着不同的事。

    就像小区里的大妈们既是单位的老干部,也是社区服务队里的志愿者,当然还是晚上跳广场舞的舞者。

    直到我知道了大冰,看了他的书,坐在“大冰的小屋”里喝酒,听江湖歌手们唱着那些有故事的歌。

    哦,原来生活和工作方式还可以这样: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

    每一元之间都可以互不影响,平行地存在于你的世界。

    你可以白天好好写代码,晚上写文章;

    你可以周末去学技能,假期去远行;

    你可以在做好准备的时候放下一切,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和工作;

    你可以趁着年轻,使劲去犯错。

    你唯一不可以的是:任由自己的认知边界把自己禁锢在伸手就能触及的小方框里,并且以为这就是你的全世界,然后心安理得地过着一成不变的人生。

    你还冠以它一个理由:人各有志,每个人有自己的路。

    而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些睡不着的夜晚,你所迷茫的一切其实都是由自己的放纵与懒惰造成的。你觉得无力改变的根本,则是你的认知边界完完整整地束缚着你。

    6月24日,张昕宇和梁红已经开着改装过的国产机“运12”顺利降落《我们的侣行》环球飞行的起点哈尔滨加格达奇机场,这意味着270和他的媳妇梁红制定他们的十年环球计划又完成了一项。

    从自驾帆船到南极,到自驾越野车大白小白穿越无人区探访中东,再到今年的自驾飞机环球六万公里飞行,老张看世界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我的认知边界。

    2008年512汶川地震,老张组织救援队伍前往震灾现场参与救援,在眼睁睁地看着被灾难带走的生命一个接一个,受到强烈震撼的老张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活明白。

    他说,“我们总在等待有合适的时间、有充足的能力、有适宜的机会再去实现梦想,却忘了生命如此脆弱,经不起一分一秒的等待”。那次的经历彻底改变了老张和他媳妇的生活方式。

    在那之前,部队退伍后的老张从摆摊起家,逐渐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越来越多,却发现小时候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这个梦想渐渐被生活的种种打败。老张一直有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是因为赚钱,这个梦想被摆在了最后的位置。虽然老张也一直会在空闲的时候像一个游客一样去看世界。

    但是经历过地震救援后,他突然醒悟,这样只顾着赚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像游客一样这样看世界的方式也必须改变。

    所以,他们的十年环游世界的计划正式提上行程,他想带着更多的人用很多不一样的方式去看世界。

    看了《侣行》,《张梁记》和《我们的侣行》之后,我对生活和工作的认知边界再一次被放大。

    老张说,环球世界不是一场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和所有人真实的生活一样,他们环游世界的生活方式也一样真实。

    原来可以自驾帆船去南极,

    原来可以自己开一架飞机环游世界,

    原来看世界的时候可以同时做一档节目,可以开一个传媒公司,

    原来旅行不只是背一个包去看人看风景,

    原来赚钱不一定非要一直呆在一个地方,

    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当然,每个人对生活和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

    大冰的江湖,老张和梁红的看世界,还有况兄的行疆等许多类似的真实故事说出来并不是为了我们去效仿或者单纯地去羡慕他们,然后去鄙视和逃离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而是希望我们的眼界能够看得更远,我们的心胸能够更广阔,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认知不能被仅有的空间和视野给屏蔽。

    从而在我们想做出改变的时候,能因为自己有更宽广的认知而拥有更多可以参考的选择和思考的方向。

    4.

    在物理学角度来看,认知固然是有边界的。而从哲学的层次来思考,认知就像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没有边界。但是由于知识无涯,世界无边,每个人都会真真实实地被自己的认知边界给束缚。

    罗胖说,认知壁垒,会是未来限制人的唯一壁垒。

    先不管罗胖说的未来,因为我们无法验证未来。但是在过去和当下,认知壁垒一直都是限制我们的最重要的壁垒。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大概是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极限,当然也无法突破它。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时时刻刻被监视着,大抵也不会寻求突破,而最终在认知极限里慢慢终老。

    那么如何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并且去打破或者说是拓宽它呢?

    第一:读书,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斯蒂芬·威廉·霍金,21岁就被诊断患有有肌肉萎缩症,全身瘫痪,医生告知只能再活两年。但是凭借霍金的顽强和努力,他活了一个又一个两年,直到现在。

    霍金的故事我们从小就从课本中知道,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霍金与疾病坚强斗争的精神,而是他那颗跳动的一直学习的心。

    如果不是他对物理永不停息的学习和专研,恐怕他留给大家的印象仅仅是战胜病魔的斗士,而不是提出黑洞理论和量子宇宙论的伟大物理学家。

    而他的认知边界也不可能从一把轮椅拓展到整个宇宙。

    不读历史,你对历史的认知就永远止于他人的口中;

    不读地理,你以为这个世界的边际只是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不读文学,你对文学的认知应该只束缚在从小就能背的唐诗宋词里;

    不读物理,你可能连筷子放在水里为什么是弯的一辈子也想不出答案;

    ……

    当然,就算被狭小的认知边界禁锢,人也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但是,当你对这个世界好奇心没有泯灭的时候,当你想通过努力去打破自己某方面的认知边界的时候,多看点书吧。

    不管什么类型的书,越杂越好,我们大部分人都成为不了一个专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生活里的杂家。

    第二:多问问题,永远对未知事物敞开心扉

    有一次我出去爬山,队伍里还有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一路上精力旺盛,对一切都很好奇,嘴巴更是没停一下。当然她不是一直在吃东西,而是在问问题。

    她问妈妈:为什么这个这个小溪流的水流着流着就没有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

    妈妈回答她:因为现在天气很热,温度很高,溪流很小,水又不多,流着流着就都蒸发了,水就变成水蒸气了。

    女儿问:蒸发是什么意思啊?

    妈妈意识到这样解释女儿根本听不懂,又耐心地说:前几天你把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洒在了阳台上,但是我们没有去擦干它,结果后来阳台的地面自己干了,你记得吗?

    女儿很激动的说:记得记得,这个水是给太阳晒没了。就像我们的衣服洗了放在太阳下晒,然后就干了一样,我说的对吗妈妈?我好聪明呀!

    小女孩一路问问题,不仅问她妈妈,也问队伍里的其他人。

    一会大叫一声:为什么那个爷爷要采那些花呀,花不是不可以随便采的吗?

    一会又疑惑地挠头:为什么那颗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呢,它怎么长地弯弯曲曲的呢?

    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孩子,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想问为什么的孩子,像极了我们的小时候。

    相比那些从小只待在家里从玩ipad,拿手机打游戏的小孩,那些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不熟悉的世界的认知速度一定更快,他的认知边界也会拓展地更宽。

    我们的认知就像一个套具,看到什么套什么。

    这是很可怕的“想当然”和“先入为主“。如果对未知的事物打开心扉,不保持一颗开放的好奇心,人生很容易活成了泄了气的气球。

    所以,多与人交流,特别是与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往往他们会在某个问题的认知上给你猛地一击,打破你已有的认知边界。

    第三:勇敢去尝试,不要怕犯错

    如今,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两家独大,抛开单车本身来讲,作为一次创业,胡玮炜和戴威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就单车设计本身而言,骑过ofo的人都知道,最初的ofo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甚至是错误。

    由于带GPS的电子锁成本和技术复杂都高,所以他们一开始选择了简单,难定位的机械锁。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由于ofo犯的这个错误,ofo损坏率和丢失率极高,路上随处可见损坏了的用户没法骑的ofo。

    这使得一开始拥有时间和市场优势的ofo的用户一点一点被改成链条传动的摩拜单车给带走。起码我以及我身边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转向摩拜单车的。

    在这里举出ofo这个错误,并不是想说犯错带来的后果,反而是想用来证明错误给这这家公司造就的伟大。

    如果戴威以及他的团队当初因为短时间内一直设计不出像摩拜单车那样的电子锁而拖着不上市,势必会让后来的摩拜单车更早一步抢占市场,而这样导致的后果将不是机械锁带来的问题能比拟的。

    要知道,摩拜单车的电子锁在第一代摩拜单车时就申请了专利,而就连ofo最新推出的电子锁也饱受用户和市场诟病。

    所以,反而是使用了机械锁这个错误,让ofo能够比摩拜单车早很长一段时间投入市场,而在那段时间,ofo拿下的用户才是ofo如今成功的根基。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某些领域上的认知都有着很明显但是短时间内无法打破的边界。而面对这种认知边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勇敢去尝试。

    只有尝试了,才有可能或者能够加速打破这种认知壁垒。

    诚然,尝试就意味着可能会犯错。但是如果担心犯错,而放弃尝试的机会,那这种认知边界只会永远束缚着自己。

    尝试是不确定的,未来也是不确定的,而我们只有一路朝它奔跑,才能不断地接近它,不断地将自己的认知边界打破,直到我们的认知足够解决碰到的问题。

    5.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过,“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没有人没有自己的无知面,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或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这些无知给自己带来的困惑却又不去想办法填充这些无知面。

    如果把放纵自己的认知边界阻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作你是在得过且过,我想你是时候站起来该改变这种现状了。这种你看似自由,不甘堕落却又无力改变的现状。

    我们向往的自由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说着人各有志的借口一日接一日地浑浊。

    就像康德所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为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并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这篇文章是我历时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一篇。我竭尽现阶段获得的一切知识和思考,完成这篇八千字的长文,是想让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有所感悟和共鸣,包括我自己。

    虽然我知道并不会有多少人能看到它,但能写完这篇文章,已经是我自己这段日子来最大的收获,因为我对写作的认知已经更进了一步。

    洋洋洒洒八千字,并不是奢望它们一定能给你目前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或变化。但是我确信,认知边界四个字已经留在你心里。

    如果你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那你也一定会有所思考:自己的在某些方面的认知边界在哪?它是不是一直在阻碍着自己踏出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得第一步?

    另外,上文举的例子和讲的故事,并不是让你去模仿别人的生活,任何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人的基本权利。

    就像大冰说的那样: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是天然带有原罪的。

    但任何一种长期单一模式的生活,都是在对自己犯罪。

    明知有多项选择的权利却不去主张,那更是错上加错。

    而在我看来,多项选择的权利,正是来自我们主动去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而打破认知边界的第一步是思考,最后一步是行动。

    何不让我们再做回当初那个对一切未知都想问为什么的小孩,做一个行动的思考派!

    推荐阅读:可能我一辈子都无法喜欢朝九晚五,但是

    我是小祯

    阅读更多我的原创文字,

    请关注坚持原创和分享的《罗记杂货店》,微信公众号同名。

    如果喜欢,谢谢你的点赞和分享和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并打破认知边界,做会行动的思考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z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