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不经意间翻简书的文字,发现我在简书的更新居然停留在2020年12月24日。许久不见,向简书许多久违的老朋友们问好。偶尔冒个泡,证明我还在文学这条马拉松长路上慢跑。今年四月十二日我的新书《芬芳的流年》出版发行,这本书耗时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娄星区作协为我举办了新书研讨会,五月三十日加入娄底市作协。回首过往,我不禁感慨:我真幸运。简书是我写作的第一站,不由得在此落下一个脚印,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注脚。同时也愿所有坚守在文学路上的朋友们砥砺前行,永不言弃。祝愿你们在文学的路上一路向阳,一路芬芳。谨以研讨会上的文字与众文友分享,愿共同进步。
《芬芳的流年》研讨会现场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娄星区作协读书会举办的这次研讨活动,让我有这么好的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学习。感谢海叶主席,感谢主持人,感谢忙里抽空前来参会的各位师、友。你们辛苦了!
首先简短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胡晓霞,三娃全职宝妈,文学爱好者。《芬芳的流年》一书的出版,离不开大家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而我只是向文学神圣的殿堂迈出了一只脚。“路漫漫其修远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回顾我这些年与文学的相知相守,向大家做一个小的总结和汇报。
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人群中言语较少,心里想法却多,所以常借以文字来表达抒发情感。而习作离不开阅读。也许是内向的人比较沉得下心吧,阅读习惯是从小便坚持了下来的,至今恐怕有二十多年了,其间由于生娃、带娃等某些原因搁置,但搁置的时间顶多十天半个月。特别是最近几年,阅读变得像刷牙吃饭一样平常。如果哪天不读书,心里总感觉丢了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在四年前,具体来说是2017年底,2017年12月15日我尝试向简书投出了第一篇稿子。当时,我家最小的孩子已满了三岁,我空闲的时间日益增多。回顾我读过的书,许多优秀的作家影响了我,比如说巴金、杨绛、张爱玲余华、肖复兴、托尔斯泰、高尔基等,我或多或少受他们的影响,跌跌撞撞走在这条习作的路上。给我影响最大的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和美国大器晚成的女画家摩西奶奶,当然影响我的不是她们的作品,而是她们的经历。
2014年,我的闺蜜将荣获诺奖不久的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寄给我,并对我说:“亲爱的,艾丽丝37岁在文坛初试啼声,我们现在还不到30岁,现在起步还不太晚。艾丽丝·门罗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加油哦!”大家或许都比较熟悉门罗和摩西奶奶,我就不具体介绍了。我深受各位前辈的精神鼓舞,一路走来,如今才刚踏入文学的门槛。
《论语》里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坚持傻气,莫图便捷”,任何一条路走上个八年十年,十几年,几十年,不愁遇不见春暖花开。我傻傻地坚信着。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一次文学讲座中曾提到“文学是人类大的体贴和爱。”,对于这点我是深表赞同的。我的习作的主旋律是温暖与爱,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文章里写了不少的关于邻居、亲人、同学、朋友、病人、女杰的故事,也有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一些现象的,比如买房、喜丧、石榴之家、水井、矿井、未洗柠檬的柠檬乐、最后一张手工发票等。我常常感慨于身边的美好和感动,想要以文字的方式把它们保存在记忆里,并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同时讴歌生命的勇敢与顽强,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像《钻炭眼的人》《真正地活着》《与肿瘤君共舞的女人们》《生如顽石》《白勤六姊妹》以及潇湘三女杰的故事。
比如,《白勤六姊妹》我写的主要是六条蚕子的坎坷身世,并给它们一一赐予了名字,最后蚕子们丝尽气绝,破茧成蝶的励志故事。这篇散文的创作启发来源于当时读了冯骥才的短篇小说《木佛》,我参考了《木佛》的一些创作手法。从春蚕们灰点大到微小生命的枯萎,我大概观察了它们近一个月,运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所有像春蚕一样坚持不懈、努力勤奋的人。
生活中除了真善美,当然还有假恶丑,我想文学除了弘扬真善美外,还应揭露假恶丑,以促进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良知,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散文一般以第一人称展开,是一种真诚的叙述,在《芬芳的流年》中,我把“我、你、他”三种人称都尝试了个遍,亦尝试了一些散文与小说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我的语言大多质朴,我想文字的背后它应带来思考,应该有一个灵魂,有一种精神,有一股力量,会形成一个大的格局。这是我追求的,但目前做得还很不够。
我清楚自己的文字还很稚嫩,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不够成熟,更是谈不上深刻。只有多读书,深入到生活中去,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深入地思考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恳请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地感谢大家的厚爱,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愿我们在写作的路上一路向阳,一路芬芳,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百事可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