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老师《知己》一书的第6章叫做《七窍》。
所谓七窍是哪七窍呢?
这七窍就是头面部的7个窟窿眼,双眼、双鼻孔、双耳和嘴巴。
古人也把头面七窍加前后二阴称为九窍。
七窍是人和外界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的窗口,能感知也能输入。所以人们常用七窍的状态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比如“聪明”两个字指的是双耳、双眼状态好,代指人的精神好
《庄子.应帝王篇》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相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道家的文字语言,寓言隐语虚虚实实,如果没有师承心传和自我修行很难理解。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了。但是没能体味出故事的真意,感觉似乎是在讽刺人们自作聪明,多此一举。
然而徐老师在这里却从中医的角度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
他说南北是空间概念,倏忽是时间概念,合起来讲的是时空转换,浑沌却是天地未分,阴阳混一,没有时空的状态。
举例来讲,胎儿在娘胎里发育就是先天浑沌状态,胎儿靠脐带与母体相连完成营养代谢,七窍虽有,但是未开。这时候胎儿是头朝下呆着的,九窍虽有,但是都未开通,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乾下坤,构成一个否卦。
等到胎儿分娩出来就是否极泰来,人脱离先天,进入后天独立状态,撕裂羊水包裹,七窍开通,呼吸始做,啼出声、吮奶水、睁眼看、竖耳听。
换言之,如果婴儿在浑沌状态就开了七窍,那就是找死,别说在胎囊内,就是出生后没抹尽嘴巴和鼻孔就开始呼吸,也极易被羊水呛着,所以庄子这篇寓言说的就是在浑沌未开的时候,开通七窍就是死路一条。
老子也曾讲过抟气致柔,复归婴儿的理想其实就是关闭七窍,回归先天浑沌的状态。
庄子曾说要想进入这个状态就得做减法:“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轻,无劳女形,无劳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开通七窍来感知和接纳外界的能量、信息、物质,是为了后天的生存,如果衣食饱暖,安危生存无忧,那么人就没有必要消耗太多的精气神在七窍上。
可惜现代人整天盯着手机、电脑看,不断的往嘴里塞各种美食,整天呼吸肮脏污浊空气,哪里懂得多知为败的道理?
对于人们被欲望驱使,被周围鼓噪,不停的奔波忙碌、拼命的情况,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所以文章的最后徐老师说,想长寿就要做减法,少看少听,少吃东西,最简单的就是闭目养神。
记得徐老师在《国学堂.发现中医太美与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中,谈到如何把人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时,曾有积精全神的说法。
如何积精全神?
结合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就是少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在七窍上,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将我们心神的小火苗聚拢到最小,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做到高效节能、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