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数据
在携程开会是什么感受

在携程开会是什么感受

作者: scvhuang | 来源:发表于2016-11-29 00:14 被阅读32次

    今天和一位复旦的老师聊天,提到一般大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对来说都受到创始人所在高校的影响,虽然携程最为人所知的老板是复旦的,但是更多创始人是交大,因而公司文化整体偏交大,概括起来两个短语:

    1、实力说话

    2、可考证的说话


    实力说话

    先说第一点,面试过携程的人或许知道,入职有数学题和逻辑题,这,并不是形式主义。

    通常一般公司的会议里都有ppt,ppt里一般是线图和柱状图,ok?然后剧情就开始反转了,会议内容开始从ppt的图出发,推算进一步、两步、三步的细节,时而还能插个博弈进来。

    这时候“know your numbers”这句话的威力就出现了,我们都知道职业人士有一个准则是,你的核心kpi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必须每分每秒在你心中,这个要求在携程的会议里格外被放大:

    当会议里出现推算场景的时候,没有任何机会sql,也没有任何机会找外援,只有孤独的你在那里,根据你的直觉印象、逻辑能力和心算能力,和整个会议室的人pk--注意,坐在下面的人是有机会用手机查数据的。

    为什么说这种风格偏交大,并没有褒贬的意思,单纯是指一种极简、工科、无修饰的感觉,这种清晰的游戏规则之下,可以说适应和不适应都是显而易见,碾压和被碾压都是直接展现的,并不会有什么遮掩或者圆场。

    可考证的说话

    再说第二点,当你的数据和逻辑无懈可击的时候,仍然会发现,会议里仍然能有各个角度的提问,从业务、外部环境、技术基础,方方面面,我们知道很多公司是这样,bat的新产品经理往往都在评审上面被每个环节吐槽,但是区别在于,这里不仅仅是对级别低,或者新人,而是一种习惯。

    理性、可考证的风格,体现在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辩论,可以让并不是十分了解项目背景的同事也能有所意见和建议,这主要还是因为企业业务面太过广泛,不可能所有人都熟悉所有事情的前后,但是构建结论的过程是否可以自圆、面对提问是否出现了前后矛盾,这并不需要了解一切。

    当会议讨论进行到基于有准备的ppt出发的第二三层的时候,这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基于xxx而进行的推测,例如说ab测试,例如抽样调查,例如效果评估,这时候起决定性的是组织职位?还是历史经验谁更准?还是其他一些模糊的因素?

    no,只有“可考证”三个字。

    更多指标指向的,更符合逻辑的结论,会胜出。当自己的论点由于可考证性pk失败时,owner反而会高兴,因为被找到论据不足的点,这件事本身能让整个提案的下个版本更加完善。

    虽然不太愿意说母校的不是,但是复旦的偏向“理想主义”和“包容各种意见”的氛围确实不够现实和冷静,如果单纯做ab测试,两者对比,商业竞争的话,毫无疑问交大风格会胜出--而客观结果也是如此,就不多举例了。

    这就是一个复旦学子在交大地盘开会的感受,anyway,如果觉得如上的描述还挺有趣的,不妨来试试,欢迎之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携程开会是什么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se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