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年有个传统的习俗,就是给孩子发红包。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收到的压岁钱该怎么处理,很多的父母都会表示担心,害怕孩子拿着钱乱花。
比如前段时间有则新闻,说一名初中生,在两个月的时间,偷偷把父母十年来的积蓄,辛苦赚来的16万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
而这样的新闻,也并不新鲜了,网上随便搜索就可以看到一大堆。
在这些胡乱花钱的孩子眼里,金钱到底是什么?你又会如何看待金钱?
钱,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事物之一,作为家长,该教育孩子如何对待钱,而你作为孩子的时候,你又接受过什么样的财富教育?
(01)
可能我们小时候听得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钱是脏的。
这种脏,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脏,更多的是,我们赋予了钱一种邪恶的、不好的意义。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有钱就变坏、为富就不仁…。
钱只是一种交换的工具,本身并不具备这些感情色彩,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和钱建立了不好的关系呢?
很有可能,是我们最初和钱建立关系的时候,受到了让我们认识钱的那些人的影响,同时也是我们于那些人的关系的呈现。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的自尊,都反应了他早期和客体的关系。
有位朋友说,小时候父母一分钱零花钱都不会给她,她每天放学的时候,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买各种各样的零食,然后一起有说有笑,她总觉得自己好像融不到这些圈子里面。
那些同学的家庭也并不比她家的好,但是看着别人都有自己却没有,这让她觉得很自卑,所以她也渐渐的和同学减少了来往。
有时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她身上就没有零花钱,最初她还会接受同学的请客,但是这更让自己感到自卑,因为自己别说请别人吃东西,自己都没有零花钱买零食。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那时候很想尝尝冰激凌的味道,还求过同学让她尝一口冰激凌,甚至还捡过同学掉在地上的零食偷偷吃。
因为从小对零食的渴求,到现在也喜欢囤一大堆的零食在家里,如果没有零食,整个人就会感到焦虑。哪怕她囤积的零食,很多放到了过期也没有吃。
同样的,她的内心也缺少安全感,哪怕她现在工作了、经济也独立了,但是她的内心仍然有一个黑洞,怎么都填不满。
这就是客体关系的体现,而每个人最初最重要的客体,都是父母。父母在金钱上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往往也就影响这孩子对待财富观念。
(02)
你能赚多少钱,是由你跟钱的关系决定的。而你和钱的关系,来自于父母对你的影响。
我的一位读者说,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态度是的,她越是想要的东西,父母就越是不给她,除非她达到了父母的要求。
所以,她一直有个信念是: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难,她要很努力、要付出很多才能够得到。
她从小听到的信息是,因为她是女儿,家里养大她多么的不容易,是她欠了这个家庭的,如果她不好好表现就是对不起家里。以至于小时候她每次花钱都是在愧疚中度过,哪怕是交学费,她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家里。
但其实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穷,父母都只攒钱不花钱,每次她想买什么都不行。
所以她现在也很少给自己买东西,每次花钱勾起她内心的罪恶感,但是她却非常舍得给父母和弟弟花钱。
除此之外,她还限制了自己赚钱的能力。
虽然她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是,她一直没有得到晋升,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都被她拒绝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管理的岗位,她很恐惧。她觉得自己一直没有什么安全感,别人稍微对她好点,她都会感到焦虑、诚惶诚恐。她说,与其是得到了之后又失去,那还不如不要得到的好。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拥有,而拥有了更多,则意味着失去更多。
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只想在她身上去索求。所以,拥有更多对她来说,就意味着被索取更多。
她不想再被父母索取,所以她故意不让自己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限制自己挣钱的能力,是为了避免被父母更多的索取。
(03)
有时候,父母对金钱和欲望的匮乏心理,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财富的态度。
比如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普通收入的家庭,父母勤俭持家,然而子女却大手大脚花钱无节制。
穷人的家庭为何养出了乱花钱的“富二代”?
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的补偿心理。很多成年人会觉得以前家境不好,现在又条件了,不能亏了自己的孩子。 但成年人真正想补偿的,其实是自己未被满足的欲望。
而当这个孩子长大了,他可能只学会了怎么花钱,却并没有好好赚钱的动力。于是,最常见的结果就是躲在家里“啃老”,这时父母可能会抱怨孩子没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但是这个果,却是父母不经意的传递下来的。
这就是潜意识的动力。
就好像现在大多数人都说,我喜欢钱,我要赚更多的钱。可是,在你的潜意识深处,你可能不是这么想的。很多意识上说喜欢钱的人,行为上却像和钱过不去一样。
比如,有的人会认为,钱是省出来的,所以他们穷得很稳定;
而有的人会觉得,不能太享受,这会让自己有罪恶感,所以,他们即使赚到了钱,也要想办法让自己过不好;
还有的人会觉得,有钱是危险的,是会被索取的,所以,哪怕他们很有能力,都在用来使劲地限制自己的成功。
那些在物质上过得拮据,或者是拥有财富也始终感到匮乏的人,大多和财富的关系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性信念。
而这些信念,往往都是在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里塑造而成。
穷,是会遗传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
而改变的开始,就是去认识你和金钱的关系,你和财富的关系。
钱是中性的,它既不直接带来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钱是一种能量,它需要流动,它像一个放大镜,帮你充分展现你本来的样子。
你需要看到,在赚钱这件事情上,你背后的需求是什么?而推动你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又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由内至外的对财富说是。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