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行为习惯也有思维习惯,在情绪上也是有情绪习惯的。
在积极心理学中有个“3:1法则”,意思是人要想感受到幸福,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要为 3:1。
即不是只要有积极情绪就好了,也不是不需要消极情绪,而是要控制好两者所占的比例。
所以我们要让积极情绪多一些,让消极情绪在可控的范围内,比例合理了,也就拥有了良好的情绪习惯。
但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无瑕顾及“情绪”,或者隐藏情绪。这是不好的情绪习惯,它会不断地影响到思考习惯和行为习惯,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要先意识到要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然后去塑造它,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 1:减少放电,增加充电。
所谓“放电”,是指消耗内心能量的事,让自己情绪低落、精力下降的因素。
比如乱七八糟的房间、想早起结果中午 12 点才起的床……
分析让自己情绪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列出来,形成“放电清单”,了解清楚后才能设法清除。
“放电”只是清除内心的负能量,还需要“充电”,增强内心的力量。
同样的,列出“充电清单”,让自己的好情绪爆棚、精力提升。
比如去运动健身出出汗,很舒服;比如听着音乐很解压……
当“放电清单”上的内容越来越少,“充电清单”上的内容越来越多时,内在压力会越少,愉悦会更多,也就有了良好的情绪习惯。
方法 2:专注,全身心投入。
当你把 100% 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面时,哪怕每天很忙碌,精神压力也会就变得很小。
因为你的意识和行动无瑕去估计其他,但是如果心不在焉,那很快就被分散了注意力,大脑也就感受到精神压力了。
而做到全身心投入,方法也有很多,专注眼前的事、冥想、运动、走进大自然、找让自己着迷的工作等等。
方法 3:做十件让自己心动的事。
生活需要心动的时刻。
如果每天过着程序式的生活,感觉很无聊,那么可以创造一些让自己心动的时刻。比如:
去看日出日落
去海边
去登山
去体验钓鱼
和家人一起去吃烤肉
写下你的“心动清单”,去找回你的好奇心,让你的生活有所突破,不要让固有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限制住了自己。
方法 4:戒掉否定情绪,接纳真实的自己。
小时候大人常说我沉闷、不说话,看隔壁小孩,爱笑、会说话、活泼,曾经我也羡慕别人的外向开朗的性格,对我来说有点力不从心。
但现在我喜欢上我的内向性格,并且不认为是缺陷,反而是一项优势。
我们可以和别人比较,但要把那所谓的“差距”,认为是“不同”而已,不用试图摆脱原来的自己,要接受真实的自己,给予自己稳定的评价。
方法 5:戒掉讨好情绪。
“如果我努力,成为一个好孩子,就会得到妈妈的赞赏”。
这样“为了被爱,需要努力”的信念,让生活更加艰难了。
不必去讨好,不必追求别人的期待,其实无论自己做的好不好 努力不努力,总会有人一如既往地爱自己。
方法 6:戒掉被外界左右的情绪。
当你被别人这么评价:“考上名校”“业绩不错”“被老板夸奖”的时候,会觉得“我是有价值的”。
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别人的评价和结果来肯定自己的价值,那当外在的这些消失,自我肯定也就一落千丈。
所以不应该被外在的评价所左右,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第一,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第二,把自我肯定基于自己的成长目标、使命、价值观上,这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基于外在的业绩、结果或他人的评价上。
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承认自己的价值,聚焦自己。
方法 7:找到自己的座右铭,并铭记于心。
把一些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树立起积极的信念,再升华为自己的信念。
但凡打动自己内心的话,都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从而减少消极情绪。
方法 8:分清楚“应该做”和“想做”。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销售对现在的工作很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下去,很想辞职,去做他想成为的心理咨询师。
但是他并没有直面内心的“想做”,而是知道经济问题、家人的态度、身上的担子,这些责任,应该继续下去,考虑了现实中的自己。
而想辞职是自己的内心,但此刻应该继续这份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等七年后他孩子大学毕业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同时这个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学习着准备着。
分清楚了“应该做”和“想做”,一些答案就清楚了。清晰之后,就更加有动力。
小结一下这 8 种微习惯方法是:
减少放电,增加充电
专注,全身心投入
做十件让自己心动的事
戒掉否定情绪,接纳真实的自己
戒掉讨好情绪
戒掉被外界左右的情绪
找到自己的座右铭,并铭记于心
分清楚“应该做”和“想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