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饼子[主编专栏]
导语文学属于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其实是艺术审美的一个过程,有人不关心文学艺术审美的培养,以为与自己无关,与生活无关,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说一下,为什么要懂得文学艺术的审美,其根源到底是什么?这门学问对我们有多重要?当你阅读完全文,一定会有一定的启发!首先在医学上,心情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肉身的健康,这个我基本不用解释了,但我们要知道,艺术审美就是调节心灵的一门学问,下文我们进行详细的阐述。
好了,大家明白到这一步,然后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对心灵加以照顾,就像我们追求吃喝这种物质满足肉体的饥饿感一样,给一个什么的理由让我们关心自己心灵的饥饿?这个要退到人类起源才能说清楚这件事,而说清这件事,你就明白物质的不断获取,必须配合精神的满足,不然你的心灵,必然没有肉身那样好的状态,是一种不平衡的身心状态亚健康。
清晰的理清这个思路,和我一起追本溯源,这要从我们人类刚开始通过劳动获得真属于“人”的特征开始,这句话不是谁说的,就是出自伟大的马恩理论著作里,也就是说,当我们人类从第一次利用一块石头当一把刀切水果的时候,我们人类会使用工具开始,我们才具有了人的特征,而这个石头可以是一把刀,或者可以是一个工具,从此我们自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件器具,是我们的第一个物质产品。
从此我们有了物质获取的意愿,一直到今天我们从石头到手机,到房子,到汽车等等!我们不断的获取物质享受!但同时从石头开始,我们人类因为有了物质,而开始有了情绪的巨大变化,比如我们从此会有丢失这块石头的可能和恐惧等等,就相当于我们今天丢了一个手机一样,在具有获取物质欲望之前,人类是没有这样的巨大精神情绪变化的,只是从获取物质工具的那一天开始了。
当然我在此文只拿“丢失”做比喻,还有更多的原因,如不断增加的物质享受,和自己对物质的分配等等,在这里不再赘述,以“丢失”这个最易理解的做比喻,让大家切身的体会和理解这个逻辑关系。
为此不断的加剧我们心灵的负担,于是文学和艺术的审美从我们具有获取物质的时期就随之开始了,它的作用就是调节这种心灵因物质欲望的失衡问题,那时的文学和艺术更具有巫术的特征,因此有人说文学是巫术演变过来的,其实这不是没有道理,巫术就是对心灵的观照,总之不断增加的物质获取,我们心灵相应的增加了负担,而这个负担,大自然没有无视这个人类负担,赐给了人类欣赏艺术的功能,以此来抵消物质获取带来的心理影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随着物质的不断增长,反而精神状态却比以前差了吧,为什么西方国家,物质生活如此糜烂,艺术却会如此的发达,就是因为这个必须与物质基础进行对等的发展,不然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病态社会,而很多人以为是吃饱了没事干才去欣赏艺术,这种理解是完全的片面化,没有深入到底层探究原因。
我们之前的认识往往对于理性的偏重,在教育上也注重理性的培养,甚至在一些哲学思想上,也注重理性的推崇,以至于以前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那么的把理性放在绝对的位置上,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个观点也被一些文化权威学者进行了修正,注重理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感性,其实感性就是艺术审美的基础。
理性和感性对我们心灵的影响与物质与艺术之间的影响关系是一样的,在某个层面就是完全的对应,我为什么要提起理性与感性,就是对刚才说的物质与艺术进行一个印证,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没有理性的,他们只有感性,因此在他们的世界,只有好和坏而没有利和弊,只有大人除了好与坏的考量,还多了对利弊的权衡过程,尤其近些年是越发偏重利弊考虑的,在成人眼里,好与坏有时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其实就是理性与感性,利弊的考量就是在通过理性进行左右的权衡,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孩子眼中只要好和坏,完全活在感性的世界,要不哭,要不笑,他们是没有心灵伤害的,心灵的伤害是不断的成长之后,心变得复杂之后才有的。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曾经有一个时代,绘画艺术会偏向于孩子眼中的美,我们看了他们的那些绘画就觉得是几岁孩子画的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方式,是因为那些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屏蔽了理性,用感性创作的艺术品,因此更能对心灵形成影响,只是我们用理性的思维无法解读他们而已。
我想,这样大家应该理解艺术与物质的二律背反现象吧,因此请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物质的欲望,同时也给与我们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来平衡人体,上帝是公平的,因此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心千万别不公平!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