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362首词作,其中的许多名句我们耳熟能详,在时间的酿造下,更是流传千古。
其实,在诗词之外,苏轼的散文写得也非常好。
某一天夜里,月色正好,苏轼去拜访老朋友,两人在月下散步,颇为美好。
后来,苏轼写了一篇小散文记录这次游兴,全文不足100个字,却意境纯美,美得不像话。
这篇文章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你会干嘛?刷手机,吃东西?
苏轼这一天晚上,正准备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可是,他发现“月色入户”。
月亮从门户照到室内,颇有意趣,于是生出了夜游的兴致。
“欣然起行”可见此时苏轼的喜悦和兴奋。
一个人游兴,终归是有些寂寞的,得找个朋友。于是,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来到承天寺,发现张怀民也没睡。这一句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你会深夜去拜访谁?一定是你的好朋友,你不怕打扰他。
或者如苏轼张怀民一般心有灵犀,你懂他,你知道,他可能也没睡。抑或者,即使睡了,也会接受你夜游的邀请。
苏轼和张怀民就是这样心有灵犀的朋友。
两人在月下的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也是诗中的千古名句。
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那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月色空明,以积水作比,愈觉可爱。把摇曳的竹柏之影比作水中随波而动的小草,真实而又生动。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以美丽的竹柏倒影来烘托月色,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多么澄澈的月光,多么透明的世界,多么脱尘的心情。这几句像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最后,苏轼开始感慨。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是啊,月光处处都有,可是,像苏轼和张怀民这样有闲适心情的人,却太少了。
这个“闲”字,很有深意。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共八十多个字,只简单的描述了一次夜游,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以积水喻月光,愈觉得可爱,是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在黄州,在这样的一个月夜,他和友人同赏月色,用轻灵的文字描写月光的空灵澄澈之美,可见他的旷达和乐观。
羡慕苏轼,永远能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美妙而值得我们欣赏的另一面。
更羡慕苏轼,有一个张怀民这样的朋友。一个心有灵犀,一个可以在深夜一同游赏的朋友。
严仁晖 2021年2月16日改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