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迄今为止参加的第二次招聘会,距离上一次为止已有16年的光景了,掰指算算在体制内安稳踏实的生活了16年的时光,恍惚如同昨日事一般,但不一样的是自己早已磨光了年少时的斗志和梦想。
记得第一次参加招聘会,那是刚毕业不久,唯一的梦想就是进入体制内工作,和父辈一样过着日复一日旱涝保收的工作,直至到达限定年龄退休,安养天年 。那时,父母唯一的希望也是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和他们 一样的体制内,有一份生活的安全保障,不求生活的多姿多彩,只求有一份安全稳定工作生儿育女过完一生。家长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招聘,至于工资多少、专业对不对口、能不能提技能、感不感兴趣那些都不是考虑在内的问题,她们一辈子学识不多,只想把儿女留在身边,大家互相有个照应,并且在当时能进入体制内工作也是莫大的荣耀,因为从当时的眼界来看,一辈子至少能领着固定工资养活自己。我和众多同学一样,井底之蛙的思想也让我们觉得只要进入体制内,一切都顺水行舟,我们拥有了得天独地的优势,不用再挤竞争工作的独木桥,不用再为找工作而发愁。当时,没有远见的父母们对着那些向往自由和热爱梦想出外打拼的孩子们总是 嗤之以鼻 ,总是教育我们要知足者常乐,不要学习他们的不知足。
回首往昔青春年少的我们,在大教育环境下成长,受父母的影响,忐忑参加第一次招聘会时,父母全程陪同,但被隔离在招聘会场外,人山人海的毕业生挤在一个狭小的招聘会场内,也是一个个招聘展台挨在一起,虽招聘单位数量少的简单,但招聘人数却是数十成百,招聘专业也是简单的可怜,与其说是招聘会不如说是体制单位用工会,不需要考虑专业、学历等因素,只是你提交你的申请就可以了。但是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紧张的情绪依稀记得清楚,但后续等待通知的阶段我没有任何的焦虑,水到渠成的到上岗,没有波澜起伏的进入工作岗位,一切都随波逐流的流动着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招聘会,严格意义上不是参加,而是顺路看见,继而融入其中。招聘会是在本地一所二本大学的广场上开展的,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粗略估计应该有200多家,一顶顶红色遮阳伞排列在一起,划分成一个个招聘展位,每家招聘企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宣传海报在展位前,到处都是人生鼎沸的感觉,企业宣传人员在发放着传单,应聘者在了解着企业的相关情况。起先我怀着路过的心态,因为我要穿过招聘区域才能到达我的目的地,在行走中顺手拿着一家家企业主动发放的免费传单,突然有种紧张压迫感,因为我身边都是充满活力的少年,他们高学识、高能力、年轻有想法、有激情,如果把我扔进她们我会有竞争出头的机会么?我反问自己。长时间在体制内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固步自封的思想,早已让我忘记竞争二字如何写了,面对这样的场景,我突然有些小怕,因为这已不是杞人忧天的悲观思维了,这就是现实。记起前段时间公众号里看过的一篇热文,讲的是一个收费员离开工作岗位时说我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的那句话,像一把小锤子敲打着我,体制内的安逸生活,真的容易让人忘却了前进,沉醉于日常琐事之中,但变革的来临之时,没有人会问准备好了吗?除了这份工作你准备好其它的技能了吗?“时刻准备着”,或许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要有自己的一技之能的长板,也让自己有适应能力的平衡短板,当长板不再出色之时,我们凭借短板也能让自己顺利转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