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黄金期。
若是性格没有形成,则会存在各种缺陷,这些性格缺陷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那些强壮的儿童,即可以克服障碍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缺陷。
第二类是那些弱小的儿童,即在不利条件面前屈服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缺陷。
第一类的主要特点是:
反复无常,有愤怒和暴力倾向,常常不服从命令,有很强的占有欲、自私、嫉妒、喜欢抢占他人的东西;
行为没有目的性,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协调双手的活动,手里拿的东西,常常掉地上,即毛毛躁躁的;
爱幻想,时常大喊大叫,很难安静下来,喜欢打扰和取笑别人,对弱小的儿童或小动物不友善;
贪吃。
第二类的主要特点是:
被动、消极、懒惰、懒散;
喜欢通过哭来乞求别人帮助,喜欢依赖成年人;
希望别人取悦自己,容易烦躁,害怕很多事;
经常撒谎,喜欢偷东西;
通常忽悠一些由心理引起的身体上的问题,如拒绝吃饭、没胃口、消化问题;
常做噩梦、怕黑、睡眠不好,有的甚至贫血。
现实中,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很多,但表现出来的并非以上的全部特点,可能只是其中几个。
除此之外,我们成人常常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误解,比如把被动黏人的孩子,看成是乖孩子,听话的,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值得被模仿的。
又比如,把吵吵闹闹、霸道、爱欺负弱小的孩子,看成是有领导气质的,觉得他们高人一等。
成人的这些错误观念,会更加助长孩子的性格缺陷得不到纠正。
那应该怎样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呢?
先来看看大自然是如何让一个人的性格逐渐形成的:
所采取的方法是让儿童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这种兴趣能够促使儿童完成个性发展所必须的创造性工作。
儿童因兴趣而集中注意力,且在集中注意力做完某事后,会不停地重复,以起到一个巩固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开始有了韧性即持久力,也具有做事的能力。
塑造性格这个过程,靠的是儿童自己通过一系类漫长的活动来完成,不是成年人教授出来的。
成年人能做的就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不受打扰和阻碍,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
说科学地进行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环境。
这个环境要有趣,要能吸引孩子去做事,要能让孩子自由发挥,环境中摆放的物品,还需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环境的目的是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时候,身上的缺陷也会随之消失。
这里说“集中注意力”,是因为如果儿童无目的的做事情是不会改掉他们的缺陷的。
此外,允许孩子自由发挥,但不是让儿童做任何想做的事,不管正确还是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儿童已经偏离的性格会继续偏离。
自由是发展的结果,如果儿童还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所得到的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仅仅是对成人压迫的一种反抗。
实际操作中,为孩子提供的适合的环境,可以是用“爱和自由”理念办学的幼儿园。
不过目前我们周围,真正实行爱和自由理念的幼儿园并不多。
这时,就得尽力在家里营造这样的环境了。
家里的环境虽然没办法很专业,但只要记得这点“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也一样可行。
孩子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时候,才愿意集中注意力,如果知道孩子的兴趣,顺势而为就可以。若是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就先去观察孩子,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我们成人在这样做的时候,需要先对孩子有一个基本的信任。
相信大自然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已经种下了自我完善的基因,他们无需成人的训斥、批评、惩罚和奖励,本身也会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此外,也要了解3-6岁的孩子心理,这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好坏之分,不要对他们进行道德说教。
基本上就是这样,相信孩子,为孩子准备一个环境,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做事,让孩子自由发挥。
剩下的就是等待和不打扰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的缺陷会消失,会逐渐“正常化”,也会逐渐表露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PS:以上是《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关于性格篇章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