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读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二章,我们思考了这个问题:
我们和牛逼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是年龄?经验?资历?性格?勤奋?思维?
都不是,作者说了,是习惯。
那么决定习惯的又是什么呢?
上篇文章我们分析了:是元认知能力,决定了思想、进而决定了行动、养成了习惯、固化了品德、最终决定了所谓的“命运”。
本周我们继续,研究研究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01
为什么有人不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其实,我觉得这个词应该已经被所有的父母、老师、同事、书本、电视“喋喋不休”地说了无数遍了吧……
为什么Steven还要在书里强调一遍呢?
是不是说明:这个世界上,也许其实很多人竟然并不那么“积极主动”?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我觉得原因有三:
1 他还没体验过“不积极主动”的害处
好,问题来了,请问:
到底究竟,不积极主动,会有什么害处呢?
如果你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恭喜你!
说明你还处在Steven所说的“依赖期”,也许你还有“依赖”的习惯,注意,我说的是依赖,不是互赖。你还需要更多历练来达到“独立期”。未来你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啊!
言归正传,不积极主动的害处太多了……小到拖延、影响自己、影响他人、错失机会、碌碌一生,大到用进废退,直接失去判断力、丧失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意志。
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他没有享受过“积极主动”的好处
我们再来一遍,请问:
到底究竟,积极主动,有啥好处?
…………
积极主动的好处太多太多了,留给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吧。
这里,我分享一下Steven在书中提到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Victor的感悟,他曾在纳粹集中营里深切地体会到:
在集中营生活的经验表明,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人可以克服冷漠,克制暴躁。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3思维模式受限,心界决定视界
有了体验,还远远不够。
人往往喜欢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地跌倒。
你看,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积极主动,也尝过苦头。为什么他们不去改变呢?
因为这个“积极主动”的概念,还没有烙印在“思维模式”里,自然就无法发挥作用。
西方有段名言:
愿上天给我力量,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愿上天赐予我勇气,接纳不可改变的事;
愿上天给予我智慧,区分两者。
问题是,连智慧都没有,哪里有机会用勇气和力量去改变呢?
反过来思考下: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是相当“积极主动”的?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不积极主动”的害处;他们曾经享受过“积极主动”的好处;他们的智慧能用来区分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改变;他们的思维体系是打开的。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王阳明和友人一同出游,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同样是一朵花,心态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是心界决定视界,继而改变“你的世界”。
02
所谓道理,你真的认同了吗?
道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很难真正生效呢?
这背后有没有更深刻的逻辑和原因?
套用这个“趋利避害”的思路来解答,那是因为:
1、你还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好处;
2、如果不践行这个道理”有什么坏处呢?也许你还没体验过,还没尝过苦头;
3、你的思维体系还没跟上。
让我们换一种语言来举例,大家都学过高中物理,请问:
为什么一个物体没有产生运动?
答案:因为F≤f(动力≤阻力)
动力不够,阻力太大;趋利避害,人性使然;物理如此,人亦如此。
03
觉知带来改变,改变打开世界
我特地百度了下,作为世界级的畅销书,Steven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20多年,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以40多种语言出版,总销量超过2500万册。
我在想,在这遍布140多个国家、遍布不同年龄的2500万读者中:
真正看懂看透并且实践运用的人,有多少?
我算是其中之一吗?
我如何能成为书中所说的“高效能人士”呢?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书里提及的7个习惯意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吗?
(毕竟这是1989年的书了……)
虽然这些问题我仍在思考,但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因为觉知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如果你未曾意识到它,谈何改变?
正如同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表明的,自证预言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如此强大。发生导致相信,相信导致发生。
前提是你相信的东西,有多少是你不自知的?有多少是你从未觉知的?甚至是你从未意识到的?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
在某个瞬间,仿佛醍醐灌顶,电光闪石,突然你才看明白了:
原来以前的某个重要观念竟然是不对的、错误的、很有问题的!
然后才懊悔以前的自己怎么那么蠢,竟然相信那样一套可笑的逻辑。
意识到它之后,然后你才会去更正这个观念。就如同重生一般。
就像升级电脑WINDOWS的系统操作软件一样,我们需要不断地从元认知的角度去重新剖析、审视、觉知、升级自己的大脑,所谓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就这么简单。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网上有很多方法文章、甚至是书籍,这里推荐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中的专题描述。主要方法包含:
1、坐享
其实在佛学、心理学、脑科学中都有涉及到这个概念,它也可以理解为正念、禅修、冥想、内观、打坐、临在、内省等等,whatever you call it。
千百年来,它都主要只是宗教里的高频词汇。现在,随着科学发展,各学科也逐渐研究到,通过思维训练(大脑体操)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面积(皮层褶皱也称“沟回”),更高效快速地认知大脑认知的过程。说的其实和佛学里“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
实践层面,心理学已证明,正念冥想有助于治愈抑郁症症状。在西方国家,冥想已经成为趋势,在美国,有超过两千万人将冥想奉为最有效的缓解压力和精神疲劳的治疗方法,谷歌、英特尔、苹果等公司也专门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冥想课程,将它视为成功和创新的关键。甚至,200 位世界级领军人物中,超过 80% 都有每天做冥想练习的习惯。比如乔布斯、施瓦辛格、科比都会常常冥想,并从中找到灵感,重新调整自我。
2、心流
即全神贯注状态。有时候闭上眼睛认真听歌,或者专注学习工作、做瑜伽做各种运动等等,在全神贯注状态下,心流Flow就会产生,这些都是增加大脑沟回面积的方式。
3、反思
它能让我们从第三方最客观的角度,不带主观评判,认清事实,接受它,思考它,觉察它。
比如在藏传佛教中,每个僧人都要记录“六时书”,就是每天早起到睡觉前,每隔2个小时,简单用纸笔记录下这几个小时的自己,从身、语、义各维度反思、觉察自己的行为、思绪、念头,有哪些做得好和不好之处,有哪些可以改进。并在晚上入睡前,深深地为自己所做的善事,善念,为他人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除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对提高“元认知能力”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点击这篇微信文章,里面有更详细的描述《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三个方法》。
PS: 说到这里,那些真正“积极主动”的同学,真正意识到元认知能力重要性的同学,即使我不说或者没有给出推荐方法,八成也会自行百度学习和践行吧。也或许,现在你不觉得有什么,但就在将来的某一天,在经历过后,你醍醐灌顶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它是这么重要,以前XXX老师和XXX书籍甚至XXX学科里早就已经说过N遍了。。。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我想,这同时也是我们为何要读书、学习、交流的原因吧:
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意识到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
进而,解开它,也就慢慢地打开了整个世界。
然后我们才会发现,这个“更高维度”的新世界,或者说是新宇宙,竟然是如此不同,如此美好,如此不虚此行啊!不真正进入它,你就永远无法想象它的存在。
希望你也一样,始终走在终身学习、自我进化、“积极主动”的道路上。
这条路的风景,的确是另一个“美丽新大陆”啊。
点击回顾上篇文章
《你和马爸爸就差了个元认知能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一)》
对《三体》中新世界感兴趣的朋友
·END·
点击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黑天鹅舞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