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
正在畸变的“女性”

正在畸变的“女性”

作者: 西门闲谈舍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10:13 被阅读0次

    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大火,杨笠因“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走红,国产短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反常规塑造女性、美剧《后翼弃兵》聚焦国际象棋女王从幼年到闪闪发光的加冕时刻,然后我们迎来“大女主戏”的重新回归……

    2020最具话题性的综艺节目之一

    不得不说,近一年有关女性的话题真的是数不胜数。

    01

    我们羡慕“吉娜的腰”,怀孕后身材居然还这么好!

    然后看完热搜的你我她禁不住再看看自己圆润的身材,一边在评论区输着“好羡慕啊”、一边仍然吃着薯条,喝着可乐。

    再不然就提提神加入一场关于“是否该贩卖身材焦虑”的讨论,插上“允许多元女性美”的旗帜,喊一番鼓励自我的口号,但随着话题热度消减,“我还是那个从前的少年”。

    聚焦女性自身,美丽到底如何定义;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那些口中喊着要身材解放不要物化女性的欢呼,背后却在某宝或某书上仍然不懈地关注那些“靓女”推荐的行为。

    一如之前的女装尺码建议表的新闻一样(“M码=美,L=烂,XL=稀烂,XXL=稀巴烂!”),除了愤怒,我们还干了什么?

    不久前,《上阳赋》开播,女主章子怡驳斥营销“少女感”的新闻登上热搜。虽然许多人认为章子怡是在给自己主演的《上阳赋》提热度,但是这番话却隐晦地的给了我们一些提醒。

    我们喜欢看“少女”,却不愿承认衰老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必然,这让我一下又想到海清为中年女演员发表感言的那天,不演少女不行吗?

    《上阳赋》讲述了上阳郡主王儇成长的故事

    另一方面看,为啥霸总剧、玛丽苏永远都那么受欢迎,尤其是受大多数女生的喜爱。我想除了满足女性的恋爱幻想外,无形中是否也塑造了我们评判真实亲密关系的标准。

    《传闻中的陈芊芊》构建了一个“女强男弱”的花垣城

    就像我们即使心知肚明种种营销手段,但仍然相信自己能拥有“霸总的爱情”,然后将自我带入电视剧的女主,以为不懈寻找就可以成真。(真不好意思说,我居然看过《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女嘉宾经典语录

    前两天讨论比较多的,还有全棉时代恶意营销的广告。

    记得舆论中批评最多的是这家公司歧视女性的观念,但好像忽视了广告中的男性主体。里面尾随的男性、卸妆后的男性难道不也是从侧面去固化了认知中的男性形象吗?

    02

    今天,我们诚然要强调女性的地位,但不应该是站在蔑视男性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戴锦华老师曾在一次对话中说到,女性的问题有时并不因男性而存在,而很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引用并非完全一致)

    在今天技术极大赋权的时代,我们欣慰看到女性的声音被听到,但仍然有更深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新闻、电视剧这些媒介内容有时夸大化揭露的女性故事是否是女性生存的全部?我们在网络世界看到的女权是所有,还是媒介创造的错觉?

    例如在方洋洋、拉姆等一系列有关女性家暴的事件爆出后,大家直指伤害女性的男性,我是认可的。但我们却很少想起也有男性被家暴、婴儿被家暴的事件。

    在清华学姐事件后,另一则有关男司机被性骚扰的新闻不仅没有让大家对于“性骚扰”有个客观认知,反而加深了我们在这种“男弱”性别事件中的“看客”心态。

    一系列事件过后,我不禁在想,“女权”是不是也在无形之中创造了一种话语暴力,记得曾经蒋方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

    腾讯“星空演讲” (此处援引只为佐证观点,并非引战)

    那既然提到女性的话语,什么才算是一种好的女性话语叙事呢?

    最近在看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其实有隐晦地提到(本书未仅聚焦于女性个体,而是将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一个阐述):

    『孔子说,“仁者,人也”。“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在传统中国,这类“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个对“人”的定义,到了现代,就被扩充为社群与集体关系,但在“深层结构”意义上则基本未变。』

    也就是说,中国人常常是以周围的社会关系来确定自身的存在,例如《令人心动的offer2》里杨天真的这番话。

    《令人心动的offer2》

    放在女性身上,则应该看清常年来我们以蔑视男性来获取话语权的行为本质(以男性于女性的关系定义女性的存在)。

    我们应该推崇:拒绝用男性来对比我们曾受过的伤害,鼓励讲述女性更多元的故事,不树立性别对立,并努力拥抱人人平等,而非性别平等。

    微博网友对“清华学姐”一事讨论截图

    “没有任何一个观念的革命是可以在毫无冲突的情况之下完成的,冲突发生的本身就说明了议题的重要性。”(深圳大学常江教授语)

    今天女性话题不断涌入我们的视野,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这意味着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女性角色认知的桎梏正在被打破,但也要谨防打着女权的旗帜,做一些伤害这一过程自然成功的事。

    作者:池棠   

    图源网络,侵删

    内容参考:

    【1】性别与叙事:女人的故事和书写故事的女人  嗨福电台

    【2】“我们正在没有任何批判性地拥抱智能技术”|专访常江  腾讯研究院

    【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在畸变的“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bt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