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这里的破坏就是孩子的成长节奏,因为父母想要,想怎样,所以父母会主动干涉会去破坏孩子的生命成长节奏。
书中有句话:家校合作的关节点在于家长
家长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这是家长的职责,其次家长需要有自己的站位与自己的立场,不能成为老师的帮凶一起来摧毁孩子。书中的案例讲到巧玲、和慧给孩子选择了华德福学校,比较符合人性化的教育,但是大多时候我们无力选择我们想要的那样的学校,无力给予孩子一个温暖接纳力的学校环境。很多的现实条件促使着你做不到,办不到。也有一些恐惧的声音导致你不敢去选择你想要的那个选择。这样的情况下妈妈更加需要修得接纳力,来立稳自己的立场,把外部的一切化作滋养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供我们所用。
关于孩子的作业这块以及小龙儿考试的成绩这块,从低到高,体验成绩好与差,在妈妈这里都是足够好的。体验自己多大程度的努力达到怎么样的成绩,经历他自己应该经历的,驾驭自己的生命小舟,经历起伏跌宕,成长为一个好的船长。
这段话特别有感觉,不管孩子经历怎么样经历,在妈妈这里都能够收到足够好的待遇。孩子体验完两端会找到他自己的那个生命节奏,自己可以把控自己的领地。听起来就是特别帅的感觉,但是这需要时间等待需要妈妈足够强大的内心力量。当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这里的笃定与稳定,那种相信的力量本身就可以指引着孩子前进。孩子是向上的,他的生命力是向上的,他可以选择退后可以选择前进,可以选择休息,最终他会是向上前进的。
海老师的起承转合这里运用的特别棒:
当家长被老师提点时,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需要向孩子了解一下情况在反馈。这便是起。接下之后反馈,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里面家长的那份笃定稳稳的力量,没有被老师牵着走,接下老师的反馈,还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武断的下结论。利用一切资源来滋养我们自己的孩子,这里的资源包括父亲,母亲更加需要运筹帷幄,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即使反馈给老师,“就是写不完”。
这里感触特别深,不多也不少,只给那么一点,一步一步的来没有越界站位清晰。当老师需要家长协助孩子的时候。承接下来,并且明确告知好的我介绍方法给他。
第二天,把老师介绍的方法介绍给孩子,有需要什么帮助的可以找妈妈。妈妈需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将外在的信息和反馈变成适合自家孩子的养料。
作为妈妈能做的就是不去无谓地打扰他,这便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忙了。
允许他有足够的空间活出他自己,欣赏地注视着他在自己的领地内折腾,孩子做的足够多自然做的足够好,作为一个成长不去侵占他的空间,彰显我比他做的好。
当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折腾自己的领地时,孩子也就能够把控好自己的领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怎么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如同现在的我,经历了这些多了一份成熟,我选择怎么成长方式,我需要如何调整自己的节奏。
父母站稳立场先习得不做什么。
你知道自己需要“不做什么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