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谆谆教导要做有用的人,所以往往特别害怕“无用”。害怕自己无用,害怕身边的人无用,仿佛无用是世界上最引人嫌弃的东西。
《红楼梦》这本千古第一奇书就是围绕着“有用”与“无用”展开的。
开篇说到,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无用之石”,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单只剩了一块。这石头想到别人都已堪做大用,唯有自己无用之极,不免自怨自叹,悲号惭愧。因缘际会中,经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点化,石头成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下到凡间历经了一段悲欢离合。
这块石头本来在仙山里日子过的好好的,只是因为自己“无用”而惭愧的不行,非得想干出一番补天的“大成就”来,立志下凡历劫,这才成就了《红楼梦》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
被娲皇垂青,有缘补天的三千六百五十块石头固然被认为是幸运,但是,恰恰这一块高不成低不就,既通灵性又不得大用的“废石”,却经历了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爱恋、破败及失去,何尝不是一种心灵层面极度的富足与淳厚呢!
儒家讲究经世致用、兼济天下,而道家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追求精神上的逍遥和自由。
庄子在《人世间》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辕时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树荫下面就可以躺上千头牛。徒弟们蜂拥过去围观,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们气喘吁吁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大树,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却说:“用这棵树做船会沉,做家具会腐,做棺材会烂,真真一点用处也没有,看它干嘛!”
当晚,大栎树就给石木匠托梦了:“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是因为对人有具体的益处而被砍伐了。我之所以能存活万年,长的这么大,恰恰正是因为我的无用啊。”
无用而能怡然自得地存活于山中,为人类、牛羊提供荫庇。无用有时候反而是“大用”,甚至比世人眼中有用更加的厉害。至深的道理,原来如此简单。
丰子恺老先生写过这么一段关于”美“的论述:
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是无用的。”
“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
“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
其实,很多惊心动魄的美,是毫无实际用途的美。
它关乎精神层面,关乎幸福感,关乎一种情怀。
肚子饿了,即使孤身一人,也精心烹制,两三个小时切菜烧菜摆盘,弄出一桌子佳肴来,一杯红酒庆祝一个人的狂欢;
租套房子,即使囊中羞涩,也精心摆放房中的家具,多次的挪动确保每样东西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一盏手绘的台灯拂去一天中所有的疲惫;
每天精心梳妆打扮,对镜贴黄,着最爱的衣裳,交最知心的朋友,读最爱的古书。生活之美,美的毫不费力,淡雅自然。
无用之美,和钱沾不上任何关系,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信任与追求。
有时,无用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中国最后的名媛”郑念在历经磨难入狱时,一下从锦衣玉食进入了肮脏无比的另一个世界。
然而,她没有屈服,将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饱的米饭,每顿留一些当浆糊用,将手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当作墙纸。
她借来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垫在监狱的马桶上,把马桶刷的干干净净。
她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
恶劣的环境没有使她变得随便与敷衍,她依然坚持对生活的要求,坚持着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何苦做这些事情,性命都不知可有了,有必要吗?
真有必要,太有必要了,活一天,就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让每一天充满“无用之美”。
无用之美,美得惊心动魄在一个有用的世界里,隐含着目的和得失,还有随带着的成败和纠结,而在一个无用的世界里,你只需要专注于一个内向的源泉,追求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悦,你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份快乐。
有用滋养钱包,无用救赎人生。有用可能是父母眼中的有用、社会眼中的有用、甚至是张三李四眼中的有用,而无用却真真实实地发自本心,满足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真正地让自己放松、熨贴、赞叹、叫好。
这些无用的珍宝啊,请带着爱与快乐,让“美”的种子洒遍每个人的心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