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知识卡片」的第22张知识卡
制作来源:来自化书成课的培训内容
其实在之前的拆书帮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相关「库伯学习圈理论」。
这其实具体描述的是「经验学习过程」,基本是由四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
这个循环的结构非常类似于PDCA行动模型,让学习者可以自觉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循环自我的学习过程,并在体验中认知。
在去年刚刚接触到「库伯学习圈理论」,根据当时的自我经验只能停留在第一阶段——针对于经验的反思以及观察。
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培训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转化以后,自己的重点区域在于左半部分。
[2019][C0022][模型卡][化书成课.库伯学习圈].jpg如何从具体的案例中提取有效的实践步骤?
在步骤落实中需要避开的误区,或是注意的重点?
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如何提取的方式还是要回归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库伯提出的这个理论,强调重视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这样,即使每个人存在差异性,但只要选择合适自我风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学习方式,同样可以构建出最终的知识体系。
所以,四象限针对的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那么在进行HOW步骤提取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调动起不同维度的功能感官应用。
比如,有人习惯于运用思维导图Mindmap,这其实只是Thinking Map中的一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2.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度
在实际过程中,不论是分享、还是培训,都很容易在刚开始进入一个误区:没有站在实际发生人物视角去解决问题。
在和其他人交谈交流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普遍的。
如何做到应用时真的降维或是用户视角,其实还是需要「构建场域」,或者是「用户画像」。
类似于美剧犯罪心理一样,把这个场景中的主人公的基本信息还原的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小动作、潜在心理推敲出来,并快速验证。这样才能找到学习分享时不同人的「痛点」。
只有做好用户画像,才能找到精准用户。
这一句话其实不仅仅只是针对于新媒体,对于传统行业、自我学习发展都有同等重要的效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