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古韵 奏时代华章
苏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周友良
苏州民间音乐滋生于姑苏江南这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繁荣的一方水土。它既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音乐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吴都赋》提到的“吴愉(歈)”,即泛指吴地的音乐,说明2000多年前吴乐已成为一方代表。从唐代白居易写下的“处处楼前飘管吹”,到清《吴郡岁华纪丽》记载的“绝怜天上霓裳曲,吹遍红阑四百桥”等等,都印证了苏州城乡民间音乐的盛况。
苏州乐器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明代这里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乐器产地。各种乐器无不制作精良,品种齐全。乐器制作与民间器乐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苏州地区流行的主要民间乐种有江南丝竹、十番锣鼓、十番鼓、锣鼓吹打等。既有道教、佛教等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宗教音乐,还有昆曲、评弹、苏剧等非遗剧种、曲种的音乐。苏州的民间音乐应该十分丰富、五彩缤纷。这些音乐都具有因江南这一方水土而形成的特有基因。虽各具特色,但在长期的互相影响渗透及共同汲取吴地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民间社团的音乐活动非常活跃,戏曲堂名、民间丝竹吹打等,一直在民间盛行,缕缕不绝。比较有影响的是1929年由东吴大学与平直学校的老师发起、组成的吴平国乐团,是苏州著名江南丝竹团体。建团时38人,第二年曾达到过80余人,颇具规模。前后有许多音乐界名流曾任“吴平”艺术指导或与“吴平”一起活动演出,如陆修棠、王沛纶、张季让、潘伯英、卫仲乐、王庆勋、王庆隆、杨荫浏、曹安和、张定和、孙裕德等。在他们的指导下,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如:项祖英、项祖华等。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苏州歌舞团与苏州昆剧院的民乐队的活动非常活跃,常组团随政府出访各国。1983年两团组建古典民乐团,以古琴家吴兆基、民间音乐家周祖馥为首,排练了一台江南丝竹、十番锣鼓、十番鼓,民乐独奏、重奏、合奏节目,随政府访问团出访意大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人民音乐》曾作报道。后又创作排练很多民乐曲目参加江苏首届、二届、三届音乐舞蹈节。其中创作的优秀曲目又随政府访问团二次出访日本,参加日本的冬季艺术节。苏州市列年的重大活动,都有这两团的民乐节目。2004年,苏州昆剧院的吴韵民乐团排练了一台十番鼓、十番锣鼓的节目,在香港演出二场,反响良好。
虽然苏州的民乐活动一直没有停歇过,但它无论在规模上、演奏水平上还达不到国内一流水平。如今苏州市民族管弦乐团的成立,说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创建伊始就是高要求、高水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是一个年轻的乐团,年轻意味着充满无限可能,苏州赋予了乐团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禀赋与艺术使命,相信乐团也因其旺盛而鲜活的生命力,而更具有创造力、竞争力。苏州音乐界对乐团怀以莫大的期待,相信乐团必将引领苏州的民族音乐活动更上层楼。同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还将创作演出一批大型音乐作品,来反映江南社会发展的喜人局面,抒发苏州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展现出来的创业情怀,这些也无疑会极大地推动苏州的音乐创作活动。
现在,乐团首演的帷幕即将拉开,让我们共同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