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骑车骑到了黄河边。
已经过了霜降了,深秋的风吹落了一夜的雨。周末无人的清晨,更显萧瑟。心却还是温热的,为着即将见到那条“母亲河”的悸动。无数的电视节目介绍过,高中地理也在反复研磨,已经习以为常的两个字,却发现还素未谋面。
于是,出发,向着那实体所在地。
长长的车队,喊着响亮的口号,一声又一声,传到比车队更远的尽头。便循着落叶的痕迹,从红绿灯比比皆是的街道到两侧高大乔木的林荫小道,最后不断的加速,让风携带着清新泥土和枝叶的香气把黄河送到我的面前。
抓住风,去黄河中国人起名,向来讲究。品格、期望、信念都浓缩在那三两字中。那黄河,是不是真是因为那泥沙的黄,而得名呢? 这么简单,又这么有力量。此处已是黄河下游,厚厚的泥沙让水流减慢,黄色的缓慢流动的波应,让人疑心它的凶悍名声。两岸的堤,也是同色的泥,固执又搅缠地紧紧趴着,又企图把误入者拉陷沼地。
抓住风,去黄河又是风。它好像已经带上了黄河浓烈的颜色,吹得人喘不过气来。黄河的生命力,仿佛被风裹挟者,急促又不容拒绝地塞入每个人的呼吸管道,然后在你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眼前,岸边的芦苇脆弱地摇晃着,那单薄的白色在那抹沉郁的黄面前更显无力;而不远处的沙洲,枯黄的落叶夹杂在绿树中却似乎更显鲜亮。
于是,我知道了,这就是黄河,无声的大气,夹杂着诡谲的暗涌,如此存在了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