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神和识神
1. 元神: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神,是先天的,本原的。
第一次在中医里提到元神的是李时珍,他从道家借鉴而来。佛道儒三家中,道家和中医关系最为密切。和中医一样,道家也是研究人体生命的基本现象,只是中医从治病角度,道家从养生角度,各有所得。而养生学对神的要求高于医学,所以道家先有元神概念,也不奇怪。
元神:先天、属水、存于脑、自主发挥作用、养生用元神。
元神属水,而水性清静,故元神越清静,对人体调控越到位。
神对人体的统御作用是本能作用,先天就有,不需要后天受教育得来。
2. 识神:主精神思维意识的神,通过后天学习、受教育得来,跟受教育背景有关。
识神(思虑神):
元神基础上产生的思虑识见活动。后天、属火、存于心、其活动可干扰元神。
元神好,后天所受的教育到位,识神就好。
人的精神思维意识一刻不停,和火象一样活跃,所以属火。
存于心、存于脑,意义不大,心和脑是一回事。
元神清静,识神不清静,识神用得太过会干扰元神的清静。元神一不清静,对人体的调控能力就下降,所以知识分子没几个身体好的,越聪明越麻烦,识神用得太过,对元神的干扰大了。
由此可以反推,人体小病小痛,一些小的失调,睡一觉就好了。因为睡觉时,元神主事,人在睡觉时的修复调节能力高于白天有干扰的时候。但这个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病痛睡一觉就好了。
前面讲过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关于养生,初级练形,中级形神并练,高级练神。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入静,睡觉不是入静,睡觉时做梦,识神还是在活动。
入静状态就是元神主事状态,控制得好,可以以一念代万念,甚至完全无念。这时,元神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达到哲学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恬—> 淡—>虚—>无,境界从低到高。
七情一过,神经一紧张,血管会收缩,内分泌、免疫系统都会受影响。而人什么都不想,情绪稳定的时候,所有系统都处在最和谐最没干扰的状态。
3. 元神管清,识神管明
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离卦为火,外象是火,内有阴爻。
古人说,卦中藏卦。阴的代表物是水,坎,
离中藏坎。
同理,坎中藏离。火中有水,水中有火。
离,外象火是识神,内在阴是元神。人的思考有2个要素:清和明。元神管清,识神管明。
关于元神管清,广东人有一句话表达得很到位,说一个人头脑清醒,叫“心水好清”。
古人讲君主之官。实际上,中国人理想的君主由两个君主构成:一个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有为君主,是识神;另外一个是道家最高层次,无为而治的君主,是元神。
加起来就是内圣外王。
二、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血肉之心对神明之心有支撑作用。
短跑起跑前的一瞬间,再镇定的人都会心跳加速,以保证供血充足。
考试前,精神略紧张,血管略收缩是正常的,怕的是血管痉挛,大脑一片空白。
三、心藏神的内涵
中医把脑的功能归于心,我们可以把心看作一个符号,同时涵盖了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
归于心还不够,还归于五脏,因为五志和五神都归五脏,只是由心统管,但是物质基础依赖五脏或者功能对相应脏的影响比较大。
人体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多脏器功能协调完成的,其中心脑是最重要的两个脏器。
四、心为阳脏主通明
心:阳中之太阳
肺:阳中之少阴
脾:阴中之至阴
肝:阴中之少阳
肾:阴中之太阴
心肺在上,属阳,脾肝肾在下,属阴。
阳中之太阳,第一个阳是指脏腑位置高低(功能),第二个(太)阳,是指阴阳量的多少。
心藏神,为阳脏,主通明
阳脏: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心以阳气为用。
主通明: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通:针对心主血脉而言,血液流畅是靠阳气鼓动,沿着脉道走的。
明:针对心主神志而言,元神管清,识神管明。
心为阳脏而恶热:心本身阳多,所以对热很敏感。肝火,胃火,肺热,很多都伴有心烦这个症状。而且六淫中,火邪、暑邪都容易扰心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