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这个词语来源于基因,是《机器人叛乱》这本书给文化理念一个新的术语,代表人类的一套行为和沟通指南。模因是独立于人体,但又寄生于人体的信息状态。打个比方,人类好比计算机器,模因就是机器运行的各种软件应用。机器依靠软件应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软件应用通过机器的产出吸引到更多下载。
模因的生存策略有大致四种模型。第一种,促进载体也就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第二种是配合遗传倾向;第三种是促进基因的复制;第四种是自我保护和主动传播。继续借用计算机的比方,那些被广泛使用的软件,有的是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比如操作系统;有的是支持计算机运行的编码协议,比如通讯协议;有的可以促进计算机使用者的成长,比如工具软件;还有的依靠自我保护和自身传播,比如木马病毒。
这四种模因中,前三种模因与载体的利益一致,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类警惕的是第四类的模因。值得说明的是一种模因可以既是第一种,同时是第四种。比如人类本能地抵制危害自身健康的行为,并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因此,第四种模因有好有坏,本书的一个出色的洞见就是提醒载体如何谨慎地对待第四种模因。
之所以要对模因保留戒备之心,因为存在一些自私的模因的目的仅仅是利用载体保护和传播自己,丝毫不在意损害载体的利益。爱国主义可以让个体为国家奉献生命,甚至这种奉献行为进一步促进了爱国主义的传播。对于信仰者,宗教往往一方面要求单一信仰,恪守戒律,一方面要求尽其所能地传播教义。高明的模因甚至会假装对载体有益,来传播自我。消费主义编造了一个高消费的美好生活的谎言。结果却是,消费者受益浅薄,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更广泛地说,模因的根本利益是复制和传播自身,载体只不过是它们的工具和平台,只不过有些好模因和载体的利益一致。因此,作为载体,必须谨慎地选择和接受模因,避免沦落为模因的奴隶。
对于如何选择模因,作者提出了四个原则,避免安装对载体身体有害的模因,力争只安装真实的模因,对于欲望型模因,力争只安装那些允许开放竞争的模因,以及避免安装那些抵制评估的模因。这四条原则有点抽象,如果换成智能手机的例子,大概就是,不要安装病毒应用,尽量安装可靠来源的应用,避免安装“全家桶”应用,以及拒绝安装未经审核的应用。特别值特注意是某些拒绝审核的模因。一个与人类目的能达成一致行的模因是不会害怕被批判。比如,科学和技术,它们甚至推崇严格的审核,因为这些模因了解,一旦承受住人类的思考检验,往往能迅速获得人类的信任,从而在以后更容易复制和传播。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那些拒绝审核的模因,大概率是自私模因,它们怀有独特的目的。对于一种模因,一旦开始拒绝批判,就有可能是它变质的前兆,我们就要保持充分的戒备。即使是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这样获得广泛赞誉的“好”模因。但,这四条原则似乎遗忘了一种情况,存在一些良好模因过分侵占其载体的生活,既是它是出于为载体好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人类可以借鉴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不允许应用级别的模因,在未经载体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擅自调用权限。比如,安装女权模因,这没有问题,但当女权模因开始要求特权的时候,载体要懂的说不。
本书旨在揭示人类个体或许只是模因的传播载体,个体要了解这个观念,思考这个观念,从而有可能找出更好生活的方法。对于我来说,模因这一章节,还原了人类作为物质的属性,剥夺了生存的意义。因为无论个人怎么做,都逃脱不了要依靠模因才能体验生活的命运。载体不应该成为模因的机器。从这个观点看,那些为理念献身的求道者非但没有获得解脱,反而陷入了讽刺的境地。其实,从进化论开始,生物学就在持续地瓦解人生的意义。一个自然主义的幽灵仿佛在说,人生毫无意义,作为一台机器,人类能做就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