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最近工作上的业务有些萧条,多了很多空闲时间。
闲下来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背后代表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与工作惯性。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01 忙碌不一定能成事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张王健林的工作日程表:
从图片里可以看出,他一天的行程相当满:4点起床,5点早餐,7点起飞,下午开会。
一天几乎从早到晚都安排满了,从努力的程度而言,一点都不亚于我们常说的“996”“007”。
大家都在评论里说:首富都那么努力了,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但是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就是努力不一定是让王建林成为首富的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说只是占着一小部分。
罗永浩在锤子科技创业的时候,够努力了吧,据他自己采访的时候说:
做手机的那段时间,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是常态,甚至有一段时间因为过度劳累,心脏疼了两个月。
而这样的努力,也没能造就锤子的成功,反而让罗永浩背了6个亿的债务。
我非常佩服罗永浩,并且视他为偶像。但是从客观而言,我认为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本质在于是不是选对了方向,是不是真正解决了客户的痛点。
锤子手机在设计的时候,曾经对标苹果,将后机盖里看不到的线路都整理得整整齐齐,甚至为了视觉效果还把螺丝涂成了和手机后背一样的颜色。
在苹果4S的设计里,也遵循这样的设计思路:在用户考虑不到的细节里给用户带来惊喜。
但是苹果的成功,不是因为这些打动人的小细节呀,这些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可以说是成功之后媒体和外界赠与成功者的谈资。
而锤子手机只想把这些细节当成主要卖点传达给用户,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有这样的“痛点”。
所以盲目的忙碌,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正确的方向才是。
02 消除与主线无关的内容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曾经说过:
“我可以在一百万件事上输于一千万人,但我一定要有一件事情要赢过全世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努力工作,踏实做事,但大多数人努力一生,都只是为了活出体面的人生,能够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根本没那么多。
甚至从概率上来说,财富自由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中彩票。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努力了?
肯定不是,现在“躺平”哲学那么火,但是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躺平,并不是真正的“躺平”,而是一种策略,用时间来换空间的一种策略。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24岁江苏女孩从设计院辞职当保安。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现在的95后太佛系了?甚至佛系到都可以接受当保安了。(职业并无贵贱,没有歧视保安的意思)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女孩表示:当保安只是自己的一个过渡工作,自己这么年轻,选择保安只是因为这份工作清闲,每天巡逻五次,一次半小时,工资和在设计院工作时差不多。
而且她有自己的规划,想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来学习视频剪辑,学习英语,同时也打算为考公和事业编做准备。
所以你看,和在设计院相比,保安妥妥的属于是一个暂时性的好工作,既能保证收入,还能用空闲时间找到生命的更多可能。
尼采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活,那么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也许我们现在工作很忙,需要兼顾家庭,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
但是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你知道自己的主线在哪里,你就能串联起生活里的碎片时间,向你的方向前进。
比如我做公众号,虽然我的工作时间早九晚六,一周六天,但我还是基本上能够保证日更文章。
因为我知道写作的种种好处,知道坚持写作给人带来的改变,包括自我精进与拓宽资源渠道。
所以我能在工作和生活的缝隙里挤出时间,耐心做自己的主线之事。
03 拉长时间战线,平静等待进步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有一位读者私信我,说:
“现在看公众号的人那么少,我也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但写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半点水花,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我的建议是:不管环境形势如何,我们都应该从本质思考问题,写文章本质就是为了梳理自己,同时和读者共振,分享认知。
从这一点出发,不管看公众号这件事在现在是不是“流行”,都不影响这类读者需要某种类型的内容。
只要底层逻辑和本质不变,需求就不会变。
那么谁能取得成功,其实就取决于谁的心态更稳定,谁能在这条路走的足够久。
而当我们把成事的时间拉到三年五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做事没有那么着急结果了。
拉长时间战线,耐心等待。
一切都海阔天空。
END
-----------------------------
宫号:职场芝士侠
人生只有一次,
共寻“外在扎实财富”和“内心绝对自由”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第一时间收到每篇惊喜文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