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后记
【教学反思】真实可感小人物《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去年名著阅读,做的就是这本书。当时,曾领着学生进行过整体阅读。所以,今年的精读课文讲解,个人觉得难度不大。
结果,在第三单元开课时,我说:“咱们这次不一定按照课文顺序上课,你们可以点课。”同学们,选的第一课是《老王》,然后又选《台阶》,接着选《卖油翁》就是没人选《阿长与〈山海经〉》。就这样,本单元其他课文已经全部将完。周一早晨,我问大家该学什么课时,居然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可惜,这次我是不能让他们如愿了。我直接告诉他们,该学第九课了。学生用无奈的表情告诉我,那就学呗。开篇似乎就不精彩啊!
由于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一再推脱,所以我也不敢再乐观估计,因此课文我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理内容,明情感。第二课时,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主,深入了解阿长,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第三课时,从情感角度理解作者写作特点,同时深化主旨。
第一课时,从长妈妈将美女蛇故事导入,引出大家对长妈妈的第一印象。提问:“你认为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识字吗?那她与《山海经》会有什么故事呢?”然后,直接跳到课文的最后一件事:阿长买《山海经》,让学生找出表示情感的词语。然后提问“既然课文是从18段开始写与课题相关的事,那其他内容删掉可不可以?为什么?”在学生理出事件时,同时明确情感。让学生,从详略安排中,感受人物的真实可感。
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关于阿长名字的由来,我设计的是,先找两个同学讲自己名字的寓意,然后再和阿长做对比。学生对这个活动兴趣浓厚,课堂上发言及其积极。对比分析,认识很是到位。填补了我开课时的小郁闷。
【教学反思】真实可感小人物第二课时,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解读。在给出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之后,就由学生合作讨论,进行批注阅读。
课堂上,在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对阿长的特点进行分析之后,10班的史雅楠同学结合文中第七自然段中“郑重”一词,分析出阿长对元旦仪式的认真看重,随后,居然还分析出“阿长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分析的是头头是道,感觉很是惊讶,大加赞赏之后,紧承她的观点,我又引导学生分析出“阿长还是封建礼教的认同者和执行者”。同时,举例中年闰土,让学生理解他们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
课堂拓展环节,学生对这种“既有小人物的局限与不足,又有闪光点”的人物进行了交流。刘怡婷,张冠聪两位同学对各自奶奶的描写生动形象。在结合实际生活中,感受这些“小人物”的可贵。
第三课时,主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了解析。从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入手,提问:“在这条情感变化过程中,你能看出是‘我’什么时候的情感吗?那这部作品,被作者收录在《朝花夕拾》中,有没有别的原因?”用多媒体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段作者的情感。再倒回去仔细解读阿长买《山海经》的可贵。让学生对作者当时感受到的那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的深刻内涵有所感悟。
最后,结合“欲扬先抑”手法,让学生感知作者笔下人物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以及作者情感的真实。
三节课下来,学生对于阿长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深化。部分学生,已有透过叙述描写探究根源的思维。但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依然不够流畅,总是会出现多字少字现象。对于这种篇幅较长,而又不要求背诵的课文,有感情朗读训练必须加强。
到本课结束,关于“小人物”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在这些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小人物身上,我们看到过局限与落后,甚至是粗俗与愚昧。但跟多的,却是让我们为之心颤的善良,厚道,朴实与真纯。大千世界,就是由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组成的。
愿我们这个尘世,能有更多如本单元所学的小人物为我们带来温暖与慰藉。
【教学反思】真实可感小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