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两年,60多万字,一路跌跌撞撞,写写停停。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患了中风的执着的撇子。本来有自己正常的姿态和生活,可偏要用力强拉着那另一条神经已然残缺的腿,拼命地往这条路上走。除去俗务的忙,这也是我时常走走停停的原因。
文学这条路,犹如通向喜马拉雅高峰的山坡。立在山脚下的人,每个都在都在摩拳擦掌,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可只有走上山腰他们才会知道,一路上的高压缺氧,死在中途的人很多,遍地都是早已无皮肉气息无人认领的骸骨。再也找不回他们在山脚下的模样。
既然俗务缠身,外取不得。那我就及时调整自身,自我挖掘,向内寻找。每天尝试着操纵文字,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从今往后再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航标灯塔。
世俗和庸常的人,总爱在自己的愿望与目标之间画上一条直线,这边是自我,那边是灯塔,而且是一座金光耀眼的名利的灯塔。然后再企图让自己沿着这条直线用力攀爬。可他们爬着爬着才知道,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一条笔直的路,供自己匀速地攀爬。
原来,眼前的这条路,不仅存在于眼前,更存在于自己的心间。爬了这么久,自己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双脚踏上了一条船,一直航行在一片风云变幻不定的海上,东施效颦地走着一条“刻舟求剑”写满嘲讽的路。
我知道,所谓名利,其实就是在历史急流里被波涛掀起的几朵稍纵即逝的浪花。从它们被翻卷到空中的那一刻起,注定还要被历史汹涌的波涛激荡的粉身碎骨,回归到它们水的本来的属性。最后被激涌的历史无情地怕拍打到与它们方向相邻的沙滩上,融入泥土,归于沉寂。
既然知道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那么我宁愿不去学习莫言义无反顾放手一搏朝着远方的灯塔而去。但我愿意与他一样,让自己的内心,甘愿一生都做一个处子。让自己做一个晚熟的人,也许会是来世和未来。
即便没有今生,更没有未来,我也无怨无悔,为此,我会时刻保持着一颗如水淡定的心,为自己的将来做着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从今天起,让自己放松一切,让所有从我心间吐露出的文字,我再也不会让它们名利关联,与人们都在奢望的高雅和文学挂钩。
我不知道,当初的曹霑,在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反复雕琢那部《石头记》的且步入老年那一刻是何等心境,但我知道,在他完成了前八十回的无力再写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一定会有很多惆怅和不甘,为什么?自己没能早早的写?人在韶华,还蹉跎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但他还知道,即便如此,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成就这一部漫长八十回的鸿篇巨著,也没有虚度此生。
我还是相信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更主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