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录(五)

摘录(五)

作者: 李凯丽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23:12 被阅读0次

    一、致家长:今天不逼孩子学会“72变”,日后谁能代他承受“81难”?

    破蛹成蝶

    1.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如果有人逼我一下,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

    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

    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在适当的时候,一定记得不去过多的纵容孩子,选一个喜欢的,坚持下去是人生必修课)

    2.那些当年我们放弃了“不感兴趣”的苦练、苦学,“省”下来的时间,又做了什么呢?有些人不过是逃离了这份“苦”,转而漫无目的、优哉游哉地随意打发掉了大把时间而已。

    3.有一本很有名的教人提升自我的书叫《精进》,其中说道: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4.孩子,尤其是这样,没人监管、没人逼迫的话,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选择最简单、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终究无法完成修炼,学会坚持专注与不懈)

    5.从小学到高考,12年的学习经历,仿佛一场极其漫长的马拉松,数不清的孩子会在中途“掉队”。

    很多父母会想:

    算了,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吧;

    孩子还小,快乐最重要,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他对学习没兴趣,可能不是这块料,大不了以后不吃这碗饭。

    (看似追捧了“快乐教育”,尊重了孩子的意见,不去逼迫,任其玩耍,可是孩子懂什么?他们很难去理解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他们离天性最近,离任性最近。)

    6.若说天性,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才是人的天性。而教育, 不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天生的怠惰,帮他成为更自律、更进取的人吗?

    7.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不要过分夸大“兴趣”的作用。孩子的兴趣,对特长也好,对学习也罢,其实都是很脆弱的,就像黑夜里的一颗小火星,很容易熄灭,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添一把火,鼓一把劲,在孩子的意志动摇时,坚定地扶他一把。

    8.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才慢慢产生了兴趣。

    9.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他不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只是兴趣更多的是努力做后的成就感),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够一劳永逸。

    10.我们逼迫孩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11.我们没理由相信,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也没理由相信,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12.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只不过,在长大后,放弃、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

    13.告诉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二、黄厚江: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1.“共生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让课堂教学看得见“学”和“教”。

    2.所谓学生主体不只是学生举手多、发言多,更不是学生说的、做的就都正确,而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学生主体首先是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

    3.课堂教学中要看得见学生的“学”,既要看得见学生学了什么,还要看得见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结果。

    4.要让课堂上看得见学生的“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阅读课要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写作课要保证学生写作的时间。简单说,阅读课要看到学生的读,写作课要看到学生的写。

    5.对语文课而言,看得见学生的“学”,就是要看得见学生听、说、读、写等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语言运用为核心,语文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要让学生按照要求说,要让学生有发现地读,要让学生形式多样地写。

    6.课堂上要看得见教师的“教”。什么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

    7.教师的“教”首先要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先要能发现学生的问题。要能够看到学生的答案为什么错,要能够看到错误答案背后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8.教师的“教”更体现在引领学生的学习发现中。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发现人生的美好,发现美好才会追求美好。教学的意义也在于发现。(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借助文字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发现作者的精神之美和思想之美,发现语言之美和文章之美;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发现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生活思考,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这些发现。)

    9.教师的“教”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能把学生带进文本,引领学生在文本中不断有所发现。

    10.教师的“教”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长。既体现在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也体现在引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对写作的兴趣,在写作教学中丰富写作的体验,在写作教学中积累写作的经验,在写作教学中感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写作的能力和习作的质量自然也能得到提高。

    11.教师的教不仅不能为学生的学服务,还让学生的学“配合”教师的教。学生做的事,学生思考的问题,不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

    12.教师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写作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考,师生互相激活,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分享,形成活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这种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y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