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个故事。
觉远和尚《神雕侠侣》的最后一章,郭靖、黄蓉、杨过等一行人来到华山之巅怀旧,路遇一位大和尚觉远,带着一个小朋友张君宝(也就是后来的张三丰)。众人惊讶的发现,这位觉远和尚的内功厉害得不要不要的。而且,这世上除了《九阴真经》外,居然还有一本《九阳真经》,觉远正是习得了上面的修炼之法,才有了1万+的内力值。
《倚天屠龙记》的开头,这位觉远大和尚再次闪亮出场,用剽悍的内功镇住了从西域前来挑战的昆仑三绝,挽救了整个少林寺。然而,觉远后来却被同门误会,带着张君宝和郭襄一路狂奔落跑,最后竟精疲力尽而亡。
小时候看到这段时,感觉实在太惋惜了,也很不理解,这么牛逼的人居然给活活累死了。
他为什么不出手呢?因为,
觉远除了空有一身内功,却不会一招半式。
这让我不禁想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学霸书痴,当他们和别人分享所学时,往往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要么是说的东西太专业,别人听不懂;要么是讲的平淡无奇,让人听着犯困。
总之一句话,不会表达。
那该怎么办?
我们就需要学会武功,通过招式,将内功(阅读)的威力发挥出来。
这套武功的名字叫做:演讲。
演讲,是一种对外输出表达的方式。
配合阅读而言,可以帮忙我们更好的消化、整理和传递书籍的内容,从而帮助我们跃迁成为高手。
说书有人会问,输出的方法有很多。
读完书,也可以写笔记,画脑图,做PPT呀。
没错,这些方法都可以。
但是笔记、脑图、PPT往往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理解与记忆,是个体阅读的途径。
而演讲需要让别人也能听明白你的理解,是群体阅读的方式,这样的能力要求更高。
我们的口头表达是线性的,既不能暂停,也不能回放。一旦缺乏对象感或逻辑的话,很容易让听众觉得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
你会写笔记、画脑图、做PPT,却不一定能够通过演讲的形式,说好一本书。
演讲,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需要大量时间修炼的能力。
如果把“阅读”比作内功心法,
那么“演讲”就是“外功招式”。
两者同修,一曰“道”,一曰“术”;
一个“向内求”,一个“向外秀”。
“道”与“术”,就跟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和轮胎,不能说哪个更重要。
二者结合在一起,过程是“内外兼修”,结果是“合为一体”。
要成为一位“阅读高手”,不妨试试修炼“说书”这套秘诀。
书音阅读+演讲=说书
说书,也有叫“讲书”的,就是经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用公众演讲的形式,把一本书的精华分享给其他人。
学习说书,一套招式,修炼两种技能,一举两得。
好比同时修炼了“九阳神功”和“太极拳法”的张无忌,天下无敌。
张无忌不仅如此,两者结合起来,会产生出很多神奇的“化学反应”。
书迷读到一本好书,如同吃货遇到一道美食,怎能不分享?
分享是人之天性。说书,就点燃了阅读后的乐趣,满足了分享的成就感。
说书,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讲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链接。
讲者要去分享一本书,必定要去好好翻看准备,这个过程就又“迫使”讲者再次深度阅读。讲者的分享,也检验出其阅读这本书的效果与产出。
就是讲者表达能力的锻炼。一本书要说的精彩,少不了优秀的演讲能能力。
说书,不是念书,不能把书中所有的内容都照搬一遍。讲者需要提炼出最值得分享的精华说给别人听。对于听众而言,花十几分钟去听别人说一本书,可以快速了解,或判断值不值得去读,大大节约了时间。
说书,从个体阅读走向了群体阅读,必然要面对大众,接受更多的反馈、交流甚至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思考与积累。这样的思考,使我们从书里走向了书外。
当你分享了一本众人所熟知的书,或者所有讲者分享了同样一本书。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见解,就会出现。思维间的碰撞因此而产生,让阅读变得更加多维和立体,更加全面且有趣。
说书,将阅读“产品化”
有人说:个体崛起的时代,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我们在读书前,就要建立一个“阅读产品化”的概念。
说书的过程,加入了你自己对这本书的解读和看法,其实也是一次对书籍再创造的过程。
带着目的去阅读,逼自己读完书,就“生产”出一个像样的“产品”。
每一次的说书,就是一个阅读产品。
从设计、生产、改进,最终通过“说书”将产品的价值呈现于公众面前。
这个产品已不再是原来那本书,而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内化成为满身的功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