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甘肃及邻近的青海东部地区新发现大量的马家窑文化遗址。
关于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彩陶上的线索非常明确。
石兴邦先生在1962年发表的一文中认为马家窑文化彩陶受到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影响。
庙底沟类型就是仰韶文化的一个主要类型,也就是庙底沟文化。
严文明先生在1978年发表了《甘肃彩陶的源流》,论及半坡类型向陇东,庙底沟类型向陇西及青海东部的扩展,认为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源起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有关。
后来又发掘了甘肃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与西山坪、武山傅家门等遗址。不仅在在地层上确认了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早晚关系,出土的大量彩陶也为追寻彩陶的源头找到了重要线索。
一部分研究者所称的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作为马家窑文化的最早类型,主要分布于渭河上游的秦安、天水、武山一带。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将这一内涵的文化直接称为仰韶晚期文化,特别是秦安大地湾四期文化的面貌,与仰韶时期的庙底沟文化表现有更多的联系。
甘肃境内既有仰韶早中期半坡和庙底沟文化分布,又有仰韶晚期文化发现,在青海东部也有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发现。
由以上这些发现,就可以为甘肃彩陶繁荣时期的兴起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在距今6000年前左右,就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来源就在这个本土区域,就是仰韶时期的庙底沟文化。中国的彩陶文化起源与遥远的西方、西亚没有什么关系。
来自三联中读《了不起的彩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