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爱德华
爱德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偶尔被人闯入,带入俗世,开始了世俗的生活。未入俗世的爱德华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充满想象力,手艺出众。虽然自己的居住环境很破旧,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散落开放的花,极具魅力的树雕。然而,一入俗世,他就被爱情击中了,不需要有什么共同的刻骨铭心的经历,只需要一个眼神,就陷入爱里,然后甘愿奋不顾身。然而造化弄人,爱,但是不能碰触,没有爱的条件,最后只能成为悲伤的童话,这是现实。如果换个角度看,爱过,不管有没有结果生命就会不一样了,就像吃过葡萄的狐狸和没吃过葡萄的狐狸一样,表面没区别,内在差别大了去了:体验,感受。
“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还是泰戈尔的比喻形象。
假如爱德华跟女主在一起了,然后呢?会不会因为剪刀手的原因,爱德华被歧视,女主久而久之是不是会感觉异样,柴米油盐中爱情会不会褪色……都不得而知。或许就像最后老年女主说的,我才不要去见他,我要让他永远记着我年轻时候的样子。
相爱的时候最美,回忆最美。相见不如怀念,有那最美的回忆,人生已然温暖充实了很多。
爱就是心甘情愿,爱是互相成全和拯救。爱德华为爱甘愿坐牢,最后情人为自己掩护,也保全了自己,这就是互相拯救。
好电影总是暴露人性
好的电影总能让人看到人情冷暖,看到人生百态。一群无聊的家庭主妇,简直就是一群农村的老娘们,好事,窥探,跟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风流又寂寞的寡妇,经济很富有,内心极度贫乏。而且心灵阴暗,爱,在她那里不是成全,是最低级的肉体关系,而一旦这点关系都不能实现,那就反目成仇,那就栽赃陷害,那就污蔑诋毁,那就落井下石,必须置人于死地,否则伸着脖子,探着头,瞪着眼,张着嘴,绝不罢休。如果她的故事没有男主人公同演,那她就成了一个看客,不看着人家倒下,总是不痛快。周围妇女的凑热闹,吃烧烤,给宠物剪毛造型,给自己剪发造型。而一旦听到别人一点风吹草动,立即组团质疑,组团问罪。这是真正的友好?虚伪的情感多么可怕!
当然除了邻居,带爱德华回来的雅芳推销员的善良,良心未泯的警察,只重利益的银行家,自私狭隘的鲍勃……各色人都在上演着一出戏,都在我们面前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透露出本性,这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性。
人生的矛盾和妥协
爱你,却不能融入你的世界,不爱,又忘不掉你。放下剪刀,没法保护你;拿起剪刀,没法拥抱你。爱的矛盾就是这么尖锐。如何才能不负如来不负卿。诗人,哲人,凡人,艺术家……都在思考,在探讨中离答案越来越近,却始终解决不掉,或许解决不了的矛盾就是爱情本身吧!解决掉了,也就不爱了。
谁的爱情不流泪,走到一起的是幸运,走不到一起的是正常。
王子公主幸福的在一起后的生活怎样,童话里都没敢描述,恐怕一样的一地鸡毛吧!
美好的东西都短暂,爱情也一样。
多少人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不得不放手,不是不执着,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吧!
我的几点小联想
我觉得那个老发明家像上天,像命运,创造我们的时候,就留有缺憾——剪刀手,剪刀手只是个具象,其实可以象征我们的性格,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等等。
琴的前男友,想来显然是个自私鬼,他明显只爱自己,他的爱是自私的占有,而不是付出。爱德华这个情敌让他很嫉妒——爱德华的才艺,爱德华的深情,爱德华的奉献精神,都是他没有的。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过“嫉妒”。
试着说说约翰尼德普的演技
我觉得德普演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话不多。这个设定完全符合人物。因为作为未完成的机器人,爱德华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与人没有交流,没有世俗的生活,所以语言表达自然不需要太多。所以,德普的台词不多。完全靠行为,靠动作,靠眼神,靠表情,靠感觉来诠释这个人物。他的兴奋,他的恐惧,她的爱,他的恨,她的天真,他的真诚,他的无奈,他的小心翼翼...被德普传达出了百分之八九十吧。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后说说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方式,要是按记叙的方式来说,属于插叙。现实——回忆——现实。两头很轻,中间的回忆是主体,占整部电影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著名的大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这样的讲述方式。当然也有的电影是插叙,但是现实和回忆交替不断重复: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现实.......如著名的《恋恋笔记本》《魂断蓝桥》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