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坡抗疫

东坡抗疫

作者: 海边漫 | 来源:发表于2022-07-05 07:56 被阅读0次

苏轼贬官黄州之后,当地太守给了他一块城东的荒地,从此他躬耕垄亩,盖房种菜,他从苏轼变成了苏东坡。生活稍微安顿下来以后,他把目光投向周围的百姓。从一个读书人口中,苏轼听到当地有一种陋习:一般一户人家只养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当第四个孩子出生后,常常立即扔到冷水里溺死。女婴被溺死的更多,因此当地男女比例失调,光棍很多。很多父母在溺死自己的孩子时于心不忍,就  闭上眼转过头去,用手把婴儿按在水盆中,婴儿哭了很久才死在水盆之中。

苏轼听了以后,大为惊骇。他立刻给当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求太守以官方之力出面制止这种杀婴恶俗,违者绳之以法。同时他在民间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慈悲热心的邻居老古做会长,请安国寺的一个和尚做会计,向当地的富人捐钱,捐款所得用来买米买布买棉被,送给那些即将分娩的贫苦孕妇,以供她们养育婴儿。他自己每年也捐出十緡钱,用于救婴,他说,每救一婴,心头就有一喜。

苏轼有一个朋友叫巣谷,对医药有很深的研究,巣谷手中有一帖叫“圣散子”的药方,对医治疟疾有奇效,东坡向巣谷讨要,巣谷要求东坡对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发誓绝不外传,然后把药方给了东坡。不久,黄州地区疟疾汹涌而来,东坡意识到巣谷的方子可以救命,就宁可承担有负朋友的骂名,献出方子,救活了很多黄州百姓。

当苏东坡到杭州担任太守时,杭州正遭遇灾荒,百姓贫病交加,瘟疫流行,东坡一方面赈灾济民,一方面又让人将药方四处张贴,供百姓救急,为了长期救治百姓,他决定修建“安乐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医院。他自己先捐出工资积蓄黄金五十两,又从府衙拨出白银二千两,建好的“安乐坊”交给懂医术的道士管理,这个“安乐坊”不同于唐朝的“太医院”,那是专供皇家和大臣的医院,安乐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面向老百姓开放的公办医院。

1097年,年过六旬的东坡被流放海南儋州,至1100年6月20日被徽宗召回,东坡在海南共生活了近三年。到达海南后,东坡在政府招待所暂住了十多天。海南淡水稀缺,百姓只能喝咸积水,得痢疾热病的人很多。东坡认为,面对儋州这种情况,用“圣散子”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水源上动脑筋。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

这段话记载了东坡住在政府招待所十几天后,他就在儋州城墙东北角发现了两个泉眼,这两个泉眼虽相距咫尺,味道却大不相同,其中一口泉眼泉水甘甜,适合饮用。东坡立刻叫来村民,亲自指导他们开凿双泉。打那以后,当地百姓就有了甘甜可口的泉水饮用。这泉因水面经常浮现粟米状小泡而被命名为“浮粟泉”。

除了凿双泉,东坡还从生活习惯入手,耐心地教化百姓讲究卫生。东坡发现儋州的井水都是咸的,很难喝。他就带着学生四处勘察,终于挖出了一口淡水井。百姓终于喝上不带咸味的井水,传染病的发生大大减少。百姓感念于此,把水井命名为“东坡井”。

东坡就是这样,心系百姓,用生活大智慧,救民于时疫。

相关文章

  • 东坡抗疫

    苏轼贬官黄州之后,当地太守给了他一块城东的荒地,从此他躬耕垄亩,盖房种菜,他从苏轼变成了苏东坡。生活稍微安顿下来以...

  • (现代诗)抗疫

    (现代诗)抗疫 炎炎夏日,疫情突如其来。 顾不得犹豫,抗疫抗疫。 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 抗疫,抗疫。 一单元封...

  • 静默居家随感

    居家抗疫,一线抗疫,志愿抗疫,支援抗疫……打开朋友圈,抖音,头条,美篇,视频号,各种软件、公众号近日循环接力播放 ...

  • 蒲小林:《“抗疫”二首》

    “抗疫”诗二首 蒲小林 躲避 ——致“抗疫”期间躲避在家的人 ...

  • 复工与抗疫

    抗疫还在紧张进行,为了保障抗疫物质和日常生活物品的供应,部分企业急需复工。 复工与抗疫,是一个摆...

  • 自强抗疫诗《三首》

    抗疫诗《三首) 五绝:抗疫 文/唐风 疫情不可怕,病...

  • 抗疫

    抗疫(一) ...

  • 抗疫(四)

    抗疫(四) ...

  • 抗疫(三)

    抗疫(三) ...

  • 抗疫(二)

    抗疫(二)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坡抗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cg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