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阴暗面”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阴暗面”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3-03-16 00:00 被阅读0次

    文学是筑梦的事业。梦想不等于现实,也替代不了现实,现实可能依然难如人意。但是,有梦想就会诞生希望和力量,就会衍生出改变现实的动力。让梦想照亮现实,让梦想成为前行的灯塔。这样的文学,才是正能量。(201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的图书馆中,杂文报,是最不受欢迎的报纸。因为,杂文报中所刊发的文字,几乎都是激浊,看得多了,我们都感觉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光明与希望。这话,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却也道出了一个我们必须正视必须思考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渴望光明;而作为社会生活的提炼,文字作品,又怎么能够一味地宣扬阴郁、沮丧、无望等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情绪呢?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负能量在文学创作中大有蔓延之势。个人的小挫折、小伤痛被夸张演绎成滔滔洪水,通篇都是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对世界充满抱怨。有一些人将道听途说的各种负面新闻直接拼贴到作品中,极力渲染社会的冷漠和人的无助,宣泄颓废厌世的情绪。更有人以欣赏的笔调极写人性之恶,将人生描绘成一场人对人的战争。这样的文字看得多了,不仅会让读者个人自身作茧自缚、涣散斗志,而且,也会诱导每一个读者,都用恶毒的心态去面对整个世界。

    还是诗人说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即便是我们身处黑夜之中,寻找光明,也依然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更何况,今天的我们,早已经走出了黑夜。因此,今天的文学作品,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理由让自己颓废还要引导他人颓废?这样的颓废,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无病呻吟,说得更尖锐些,他们是在极其空虚的前提下,狂晒自己的所谓不幸并以此来博取其他更多人的同情。

    事实上,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学作品中那些以悲剧而告终的文学作品,也都在结尾让我们看到一片光明。《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等都提示了一个真理,有追求,我们不一定能够获得幸福,而整日的抱怨,哪怕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也不会感觉到幸福。至于《老人与海》这样的正能量作品,被她所感动的,不仅是美国读者,更是全世界的读者。在那一位硬汉老渔夫的激励之下,许许多多读者,都一个个地实现了自己心底的梦想。

    古人早就说过,文以载道。这里的"道",放在现实背景之下,那首先就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包括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我们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牢骚,但是,文学作品发牢骚的终极目的,还是应该弘扬正气。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一切,靠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没有亲情友情,没有忠诚信任,只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样的社会必定是人人怨恨的。

    以上是书摘,非原创。

    文学作品最终是弘扬正气,宣传真善美。个人永远服从集体,正气永远压倒邪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阴暗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o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