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要趁早,这些话是告诫人们,不要等父母去世了,才后悔没有好好行孝。那么行孝真的有早晚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是孔子的学生,字子有,少孔子四十三岁,孔子死后,学生们怀念孔子,因有子的学问好,曾请他上堂讲课。所以孔门弟子编这一篇书时,立即提出有若的话,因为当时他等于一个助教,先由他讲。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爱。有“孝弟”的人,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的主张是实施仁政,克己服礼。礼是社会秩序,也是礼仪礼貌,最基础的礼就是孝悌,这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做到仁孝,这人就不会犯上作乱。由此可见,“行孝”体现在每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何来趁早一说呢?
《论语》的主旨是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事之前先做人,做人的根本是孝悌。如何修身?学而时习之,从小就要学会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把孝悌的理念扩大到家族、族群、国家,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比如,袁隆平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母亲病危时没能在床前服侍行孝,死亡时没能赶回家送葬,他是不孝子吗,他行孝没趁早吗?显然不是,他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本立而道生”的思想 ,把全世界的人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儒家谈“孝”是相对的,“父慈子孝”,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就是悌。宋儒以后的程朱理学,把孝悌发展成为“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显然是有违《论语》的宗旨。
我的母亲对我说,“你有你的生活,只要你有出息,把工作做好了,不要我和你爸担心,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顺,有空回家来看看,买些吃的穿的给我们,那都是小事,心意到就好了。”
疫情持续已经两年多,女儿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还是不能回家来和我一起过年,我告诉她,没关系 ,孝不在形式,在于心。有一颗仁孝的心,就会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友爱朋友,在学校认真学习,在单位踏实工作,就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这就是儒家提倡的孝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