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
我承认,我真的很久没更新了。
但是我真的没死啊啊啊啊啊啊啊
只是智齿发炎了在打针
脸肿成了某种圈养动物
如下:
旅游,真的屁用没有!!(上)MD长智齿也太特么痛了啊啊啊啊啊啊
但是,停更期间收到这么多的催更信息
简直有了当明星的实感呢!!
谢谢大家的关心~
呐 送你们一朵扫墓时拍的小FaFa~
旅游,真的屁用没有!!(上)最后,愿世间没有牙痛!!!
【正文】
抑郁确诊之前,我对自己的病态毫无头绪。
我妈坚信我中邪了,我竟然还觉着有点道理。现在想来,真是白白高举了那么多年的科学大旗了。
当时,即便上网搜索病因,也清一色的都是心脏病、糖尿病、乳腺癌等等疑难杂症,吓得我以为自己马上要驾鹤西去了。
所以,奉劝广大朋友,身体上有个小病小痛,还是去医院检查吧。一上网,你就会发现自己命不久矣了。
我这么难受,怎么会没病呢?
话说回来,万能的网络没有给我提供有关抑郁症的线索,我自己也跟二丈和尚似的,完全摸不着头脑,去普通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指明正常。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直接导致了抑郁症的漏诊率高居不下。
而某种程度上,抑郁症也跟逆水行舟一样,不退则进。那些凭借自身意志打退抑郁症,从中摆脱出来的,固然是英雄。
而这些人的抑郁症可能是处于比较轻度的状态,并且即使痊愈了,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其实是患上了抑郁症。
但对绝大多数患上抑郁却查不出病因的患者来说,面临的后果是这样的:
因为无论如何都无法查明病因,患者们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怀疑:
我没病?真的是我太矫情了?然后就运用各种手段治疗自己的“矫情病”,但因为没有及时干预和正规治疗,这些被漏诊的患者的病情,会急转直下,一路恶化,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你运气好,可能碰到个有抑郁症概念的医生给你确诊,如果运气不佳,真的可能面临一命呜呼的命运。
我从轻度一路“升级”成重度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典例。
放一张病院小妹妹画的送给我的插画~抑郁第一弹:外星人的孩子
追根溯源,还得从我小学说起。那段本该无忧无虑的时光,我因为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此处不宜发挥想象力!真的不是被诱奸!!),很长一段时间都一蹶不振。每天晚上入睡前,都会悲天悯人似的大哭一场。
我时常在想,旁边的同学和朋友,到底在高兴个什么,说着这么无聊的话题,玩着这么无聊的游戏,我还得陪着嘻嘻笑。现在觉得,当时的自己,到底在“自命不凡”个什么劲??!
但抑郁体质的人好像就是这样,从小就呈现一种思虑过重的状态,大脑异常活跃、情感异常丰富,很容易陷入一种悲观的境地。
所以从小,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小孩,还猜测过自己是外星人遗弃在地球的败品。我成天成夜地喜欢观察别人,剖析自己,解读人生的意义。
很可惜,我的这种“标新立异”非但没让我感受到“独树一帜”般的骄傲,反而让我感到羞耻得很,为什么所有小朋友都开心得跟“傻子型选手”似的,就我这么多愁善感呢?
狂走6公里的暴走少女!我看着那么多大人,都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羡慕到眼睛流血。那时候,我有一种中二的执念:只要长成大人,小孩子这些情绪,就会跟蝌蚪尾巴一样,退化不见。
直到长大一些,我那些个离愁别绪依旧浓厚,一度让我怀疑我自己是不是没有进化完全。
所幸,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哭着哭着,我就破涕为笑了,戳破鼻涕泡,我依旧是我们村一朵傲然挺立的霸王花!
抑郁第二弹:我昨晚没复习!
第二次发作在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父母老师的厚重期望,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些天天嚷着没复习、考砸了的女生个个名列前茅,这真是我最早接触的社会欺诈。
——“我昨天都没复习!刚才的一模肯定考砸啦!”
——“哎呀!我也是呀!”我答腔道。
结果最后,真的考砸的,只有我一个!欸,高中这个江湖,真是一点都不讲规矩。
到了高考前夕,各色各样的压力让我沉沦在旷日持久的绝望中。在低落情绪的驱使下,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越发涣散,而且背不了书,做不进题。
那段日子的痛苦,真不是两三句鸡汤就宽慰得了的。再后来,我感觉每根头发丝都挂着大号铅球,浑身上下重得举步难移。
实在受不住了,就跟老师请假回家躺着,请的次数频繁了,所有借口都用尽了,什么感冒啊、头痛啊、家里有事啊,用得最多的,是痛经。老师也懒得深究这些借口的真假,也懒得怀疑我为什么一个月会来那么多次例假。
之后,我都没走进办公室,班主任就在里面头也不抬地挥手说:“走吧走吧。”
所以,当很多人在哀叹高中才是人生最美好时光,希望重回高中校园的时候,我都坚定不移地回答:“重回是不可能重回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重回的。”
所以,我呼吁社会关注高中学生群体,是因为我明白,边抑郁边备考的感觉,多么苦逼。
而更心塞的是,很多学生都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处在抑郁状态里,像我一样,面对惨淡的高考成绩,觉得白白辜负了那么多年的奋斗时光。
我输液的这几天,老是看见好多同学校的学弟学妹们边输液边奋战那个心酸画面,简直让人怆然涕下。
旅游,真的屁用没有!!(上)“大家好,这里有一群抑郁的高中学子,正在地狱里踽踽独行,请了解一下。”
网友评论
别吓我,我虽然不苟言笑,感觉什么事没乐趣,但还是有一些爱好的,只要不是所有事都失去乐趣,肯定不是
(´-ω-`)
恩,看评论的小伙伴不要较真。我只是在听《得到》的每天听本书 偶然听到的。
但是我未有亲身尝试,毕竟自身虽然也是抑郁,但是能很好的用跑步改善,所以也不要当真,听听就好。
现在因为感情也是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要对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执迷不悟
我小学到高中也是一直多愁善感,各种自我感知,剖析精神和人生,宗教,世界宇宙啥的
然而我是越这样越感觉同学跟一群傻子一样,然后我就觉得他们没进化完全,只有我是”完全体”,其他人都是”发育异常”的人,高二时还专门写了一篇两千字的日记来探讨3类半成品和两类成品人类的特征
我小时候也是因为本来这样的特殊特征应该有优越感,但周围的人似乎并不理解这件事,但我并没有想变成他们,我只是觉得他们”不觉悟”,本来情理上我应该懒得理他们,但虚荣心使然我又喜欢跟别人讲一些想法,于是应该算是一直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终于怼遍哲学吧无敌手了,然后又突然感觉没意思,就觉得半成品人类终究还是不觉悟
对于大人,我虽然觉得他们沉稳,但是同时更觉得他们”千篇一律”,”连最私有和最细小的动作和想法都在套模版”,虽然当时我没有学过计算机,但仍然感觉到强烈的扑面而来的程序气息,就经常感觉十分不舒服,就发誓未来要变成这种量产品就”自刎于乌江”,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话说一直有迷之自信,同时总觉得好像有某群人在另一个空间和我站在一起,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我以前没事喜欢自言自语,那感觉就好像真的在和谁交谈讨论,最后竟然也有讨论的效果,就是我总能避免陷入极端,因为总有”人”会出来反驳我,极端的思想不堪一击
说起来,可能是我家庭环境很温暖,再加上我一直生病,所以就算我小时候再怎么不听话,爸妈也都是以”自己人”的身份存在,然后我长期感觉”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外人”是不需要被在乎的,是可以无视的,对我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对我是不存在的,”外人”是观察的材料,是学习的源头之一,是游戏的参与者,或者简单的说,是NPC,而”自己人”,是朋友,是一定要在乎的,是一定要纠正他们的错误的,是一定要共享信息和利益的,有问题大家商讨,有想法大家分享,但绝不容许心态上向外
这种直觉又导致我和爸妈的互动很奇怪,一方面因为他们”帮老师这个外人催我写作业”而十分不爽,一方面又因为他们是自己人,我要纠正他们的想法,而不应该无视,他们又不理解,就从小吵到大,有吵不完的架,间接的增强了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的剖析能力”,等到我能预料到他们会怎么说怎么想时,我们就没吵过架了,真正成了自己人
这种内外敌我分明的心态,可能就是迷之自信的来源,但如果能熬出来,感觉对一切的理解会上一个台阶,同时你也能避免变成流水线产品,不是吗,我现在就算长大了,应该也还没有模版化,也是小时候的功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