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至28日,我们在老家料理母亲的后事。其间,我们忍着悲痛,日夜奔忙,接待亲友,祭奠慈母。
母亲溘然长逝,不仅我们兄妹无法接受,连左邻右舍都觉得震惊。一分钟前,母亲还接听我弟弟的电话,在家门口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屋内,坐在太阳光线照射的地方,折叠锡箔(每年春节前,母亲总要叠一口袋,由我们兄妹拿到父亲坟前烧给父亲)。一分钟后,母亲突然倒地不醒,与世长辞。母亲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就这样匆匆离去了。
根据视频回放,母亲当时似乎感到胸口不适,身体先向前晃了一下,然后就向后倒去,倒地后身体就不再动弹。
自从前几年母亲患有轻微脑梗之后,先后两次到盐城住院治疗,回家后接着服药,总算缓解一些血管老化的症状。
还有一种猜测,母亲总是怕耽误我们兄妹工作,故意隐瞒病情,贻误了康复和治疗。
此前,我在电话里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母亲总是说没有大碍,坚持服药就好。母亲经常说腿疼,下肢浮肿,有时连行走都不便,但骑自行车无妨。
母亲还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任凭我们兄妹多次劝说都不会改变。譬如母亲不爱喝水,她说少喝水人经老;还有,母亲很少吃水果,她说吃不惯,我们兄妹每次给她买的水果,要么在家放久了,要么分给邻居们吃了。
母亲从来不喝牛奶,也不喝藕粉和奶粉,理由当然也是喝不惯。母亲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酒,这令我们兄妹很为难。不同意母亲喝酒吧,母亲就这点爱好;支持母亲喝酒吧,又怕母亲身体吃不消。
后来,慢慢地,我们也就习惯了,每次回家都买点酒囤在家里,母亲只要想喝酒,随便挑,随便喝。话虽这样说,母亲总是舍不得喝好酒,总是挑便宜的酒先喝。
前天,我们兄妹在老家收拾房间时,还收拾出来好几箱不同品牌的酒。也许是习惯使然,这次办事结束,我又多留了几箱酒,放在老屋里。可是,我敬爱的母亲却再也不能喝到我们买的好酒了。
自从父亲17年前去世,母亲独自住在老家,这也是我们心中最大的牵挂。为此,我们兄妹多次劝说,请母亲跟随我们兄妹生活,每次都被母亲断然拒绝。母亲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死也要死在这里(老家)。”
有时,我们承诺包接包送,请母亲来小住几天,可三天不到,母亲就开始想家了。为此,我们“恭敬不如从命”,立即送母亲回到老家。有一次,我故意说单位有事,脱不开身,要等几天再送她回家,待了一两天,母亲说,“你们再不送我回家,我就要生病了。”
我弟弟妹妹住在本县,留母亲住几天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有一次,妹妹告诉我,根本留不住母亲,妹妹刚说留母亲多住几天,母亲就自己拎着包袱下楼,要自己乘车回家了。妹妹看实在挽留不住,就打发母亲回家了。
我多次写到母亲生前就是“故土难离,老屋情深”,然而这一次,母亲却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决绝。
母亲的突然离世,我们都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除了悲痛,还有遗憾,还有自责。我甚至想,其实我已经到了提前退休的年限,为什么不在母亲生前申请退休,回老家多陪母亲说说话,给母亲更多的陪伴和照顾?
回想口罩这三年,误了多少事?就连我们回老家探望母亲,也受到了种种限制。值得庆幸的是,今年8月份,我和爱人带着小外孙在老家住了几天。谁知那些美好的日子,竟然是我和母亲唠家常最后的机会!
打那以后,每次跟母亲通电话,母亲总喜欢说:“你让小宝叫我太太(方言,曾祖母的意思)!”每次听到小宝叫太太,母亲总在电话里说,“惯呀!”然后,小宝总是模仿太太,学嘴学舌,逗得我母亲笑得着合不拢嘴。
母亲去世的噩耗突然传来,我们兄妹哭成了泪人。左邻右舍的邻居听闻后,也来吊孝,邻居四妈拉住我的手说,“妈妈经常笑着说,只要你一回来,她就要敲竹杠!”
我敬爱的母亲,我们兄妹多么希望您还健在。我们可以和您说说话,您再多给我们一些这样“敲竹杠”的机会啊!
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